
【醫】 oesophagostomum inflatum
cattle; moggy; moo-cow; neat; ox
【醫】 Bos taurus; fauro-
node; nodus; nub; nubble; protuberance; tuber; tubercle; tuberosity
【醫】 node; nodositas; nodosity; nodus; noeud; tuber; tubercle; tubercula
tuberculum
wireworm
【醫】 eel worm; eelworm; nema; nemathelminth; nemato-; nematode; threadworm
牛結節線蟲(學名:Oesophagostomum radiatum)是反刍動物腸道内常見的寄生線蟲,主要感染牛類。該寄生蟲屬于圓線目(Strongylida)、毛線科(Trichonematidae),成蟲寄生在宿主的大腸内,通過攝食受污染的水源或草料傳播。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釋:
學名與分類
英文全稱為 Oesophagostomum radiatum,屬于線蟲動物門(Nematoda),與同屬的哥倫比亞結節線蟲(O. columbianum)共同構成牛類消化道寄生蟲的主要威脅。
形态特征
成蟲體長15-22毫米,雌蟲略大于雄蟲,蟲體前端具發達的口囊和葉冠,雄蟲尾部有發達的交合傘。蟲卵呈橢圓形,殼薄透明,大小為75-95×40-50微米。
生命周期
蟲卵隨糞便排出後,在潮濕環境中經5-7天發育為感染性幼蟲(L3階段)。牛攝入含幼蟲的草料後,幼蟲穿透腸壁形成結節,經曆兩次蛻皮後返回腸腔發育為成蟲,完整周期約18-21天。
緻病性與症狀
感染可導緻牛群消瘦、腹瀉、貧血,嚴重時引發腸壁結節性病變(稱為“結節蟲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将其列為影響畜牧業經濟的重要病原。
防治措施
常用苯并咪唑類藥物(如阿苯達唑)進行驅蟲。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建議結合牧場輪牧和糞便管理進行綜合防控。
來源參考:中國農業出版社《獸醫寄生蟲學》、WOAH寄生蟲名錄、FAO反刍動物寄生蟲防治指南。
牛結節線蟲病(又稱牛食道口線蟲病或結節蟲病)是由食道口屬線蟲寄生于牛腸道引起的寄生蟲病,其幼蟲在腸壁形成結節為典型特征。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牛結節線蟲屬于食道口科食道口屬,常見種包括哥倫比亞食道口線蟲、輻射食道口線蟲等。蟲體呈乳白色,粗壯,體長12-22毫米,成蟲寄生于大腸,幼蟲可鑽入腸黏膜形成結節。
主要流行于溫帶地區,感染高峰為3-4月和7-8月。幼蟲形成的結節可能影響腸道功能,導緻消化吸收障礙。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4、5、6,具體防治方案建議咨詢獸醫并參考權威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