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氣泡英文解釋翻譯、玻璃氣泡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glass blister; glass bubble; glass seed
分詞翻譯:
玻璃的英語翻譯:
glass; putty
【化】 glass
【醫】 slass
氣泡的英語翻譯:
bleb; bubble
【化】 air bell; air blister; air bubble; air checks; air lock; air pocket
air shots; air traps
【醫】 air bladder; air cell; air vacuole
專業解析
玻璃氣泡(Glass Blister)的漢英詞典釋義與專業解析
在玻璃制造領域,"玻璃氣泡"指玻璃制品内部或表面因工藝缺陷形成的密閉氣體空腔,其形成與熔融玻璃中的氣體釋放及冷卻過程密切相關。該現象在《玻璃工業術語》(GB/T 15726-2023)中被定義為“玻璃體内殘留氣體未能完全排出導緻的局部中空結構”。
從漢英對照角度,該術語對應英文為“glass blister”或“air bubble in glass”,常見于國際材料科學文獻。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在标準C165-19中将此類缺陷歸類為“氣體包裹體(gas inclusion)”,并指出其直徑範圍通常為0.1-3毫米。
成因與影響
- 原材料分解:含碳酸鹽或硫酸鹽的原料在高溫下釋放CO₂或SO₂氣體(反應式:$$text{CaCO}_3 xrightarrow{Delta} text{CaO} + text{CO}_2↑$$)。
- 熔融溫度不足:玻璃液黏度過高導緻氣體無法逸出(參考《玻璃工藝學》,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21)。
- 冷卻速率不當:快速冷卻使氣體滞留形成微觀氣泡。
此類缺陷會降低玻璃的透光率、機械強度及耐熱性,尤其在光學玻璃和藥用玻璃容器中需嚴格管控(ISO 4802-1:2018醫療器械玻璃容器标準)。
檢測與标準
中國國家标準GB/T 34342-2017規定,采用光學顯微鏡或X射線斷層掃描(CT)檢測氣泡密度,允許值因應用場景而異(如建築玻璃≤5個/平方厘米)。
網絡擴展解釋
玻璃氣泡是玻璃制品中常見的一種缺陷,指玻璃内部或表面存在的肉眼可見的氣體夾雜物。以下從定義、成因、分類及影響等方面綜合解釋:
1.定義與形态
玻璃氣泡指玻璃生産過程中因工藝原因形成的氣體包裹體,形态多樣,包括圓形、橢圓形、線狀或點狀等。其尺寸範圍較廣,從0.2毫米到數毫米不等,通常根據直徑分為兩類:
- 灰泡:直徑小于0.8毫米;
- 氣泡:直徑大于0.8毫米。
2.主要成因
- 熔化過程問題:如溫度不足或熔窯壓力不穩定,導緻氣體無法完全排出。
- 再生氣泡(二次氣泡):玻璃熔體冷卻時,已溶解的氣體重新析出形成新氣泡。
- 耐火材料析出:熔窯使用的耐火材料在高溫下釋放氣體,混入玻璃液中。
3.分類
- 澄清氣泡:初熔階段未完全排出的殘餘氣泡。
- 熔化泡:高溫區域産生的微小氣泡(如直徑0.2mm以下)。
- 二次氣泡:因溫度波動或化學反應導緻的氣體重新析出。
4.影響
- 外觀與透明度:氣泡破壞玻璃的均勻性,降低透光性。
- 機械強度:氣泡可能成為應力集中點,削弱玻璃的抗沖擊能力。
- 工藝判定:部分氣泡屬于正常工藝現象(如微小灰泡),但較大氣泡可能被判定為不合格産品。
5.與其他術語的區分
需注意“玻璃泡”可能指工業用的玻璃微球(用于樹脂填充,降低材料密度),與“玻璃氣泡”屬不同概念。
參考資料
- 關于氣泡分類與成因,可查看玻璃工業網和搜狗百科。
- 更多尺寸分類及影響詳見玻璃缺陷解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