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eningococcic meningitis
【醫】 Diplococcus intracellularis; Diplococcus meningitidis; meningococcus
Mlicrococcus intracellularis meningitidis; Neisseria intracellularis
Neisseria meningitidis; Neisseria wechselbaumi
Streptococcus intracellularis; Weichselbaum's diplococcus
【醫】 cephalitis meningica; cephalomeningitis; cerebral meningitis
meningitides; meningitis
腦膜炎雙球菌性腦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是由腦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引起的急性化膿性腦膜感染性疾病。該病原體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常見症狀包括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頸部僵直、畏光及意識障礙,嚴重時可引發敗血症或腦損傷。
核心要點
病原學
腦膜炎雙球菌屬于革蘭氏陰性雙球菌,分為13個血清群,其中A、B、C、W、X和Y群為人類主要緻病型。其表面莢膜多糖是緻病關鍵因子。
傳播途徑
通過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産生的飛沫傳播,密切接觸者(如家庭成員、集體宿舍學生)感染風險較高。潛伏期通常為2-10天。
診斷與治療
确診需通過腰椎穿刺獲取腦脊液進行細菌培養或PCR檢測。早期靜脈注射抗生素(如頭孢曲松)可顯著降低死亡率(WHO數據顯示未經治療死亡率達50%)。重症患者需配合糖皮質激素治療。
預防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高危地區接種多價結合疫苗,我國目前提供A群、C群及ACYW135群多糖疫苗。密切接觸者需接受化學預防(如利福平)。
參考資料
腦膜炎雙球菌性腦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又稱腦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症,屬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的典型表現。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腦膜炎雙球菌是革蘭氏陰性雙球菌,常成對排列或四個相連,專性寄生于人類鼻咽部。其緻病性主要與菌毛黏附、莢膜抗吞噬及内毒素釋放有關。該菌分為A、B、C、Y、W135五個血清群,我國以A群為主,但近年B、C群感染比例上升。
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如咳嗽、打噴嚏等。感染者或無症狀帶菌者的鼻咽分泌物是主要傳染源,帶菌率可達5%-30%,但僅約1%會發病。
該病起病急驟、進展迅猛,24小時内可能危及生命。若出現高熱伴皮膚瘀斑、意識改變,需立即就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