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久"作為漢語詞彙在漢英詞典中具有明确的專業釋義。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耐久"指"能夠經久使用;不易損耗"的性質,對應的英文翻譯為"durable;enduring"(商務印書館,2016)。牛津漢英詞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将其核心語義概括為"able to withstand wear, pressure, or damage over time",強調材料或事物在時間維度上的抗損耗能力(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23)。
在工程學領域,該術語常與"耐久性"(durability)構成專業術語,特指材料抵抗環境因素導緻性能退化的能力,如《材料科學大辭典》所述"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包括抗凍性、抗滲性和抗化學腐蝕性"(科學出版社,2020)。劍橋英語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通過用例"durable building materials"(耐久建築材料)展示了該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應用(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3)。
從構詞法角度分析,"耐"表示承受、經受,"久"指時間長久,組合構成偏正結構的形容詞。據《古代漢語詞典》考證,該詞最早見于《周禮·考工記》"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鄭玄注"謂之不時,是不得地氣,雖美,不能耐久",揭示其原始語義内涵(中華書局,2014)。
“耐久”是一個多領域通用的概念,其核心含義指事物能夠長期保持原有性能或質量的能力。以下是綜合不同領域的詳細解釋:
領域 | 破壞因素 | 典型表現 |
---|---|---|
建築材料 | 凍融循環、化學腐蝕 | 混凝土開裂、鋼筋鏽蝕 |
工業産品 | 機械磨損、老化 | 塑料脆化、電子元件失效 |
自然環境 | 溫濕度變化、生物侵蝕 | 木材腐巧、蟲蛀 |
通過技術手段延長耐久性,例如:
在文學中常被賦予拟人化意象,如宋代詩句“惟有小茶偏耐久”(),借植物特性隱喻堅韌品格。現代語境下,該詞已延伸至描述人際關系或數字産品的長期可靠性()。
耐久性既是材料性能指标,也是跨學科的質量評價标準,其核心在于通過科學手段與設計優化實現“抵抗時間侵蝕”的目标。如需了解更多應用案例,可參考搜狗百科和工程材料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