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dressing of the molding sand
模砂處理(英文:mold sand treatment)是鑄造工藝中針對型砂進行物理或化學處理的關鍵工序,主要用于改善型砂的成型性能、熱穩定性和透氣性。該術語由"模具"與"砂處理"複合構成,在《機械工程術語大辭典》中被定義為"通過篩分、混碾、調濕等工藝對鑄造用砂進行性能優化的過程"。
該工藝包含三個核心環節:①原砂預處理(去除雜質和粉塵);②粘結劑添加(常用膨潤土或樹脂);③性能調整(控制含水量和透氣率)。根據《現代鑄造技術手冊》記載,經過模砂處理的型砂需達到GB/T 9442-2010規定的強度标準,其濕壓強度應保持在50-80kPa區間。
在汽車制造領域,模砂處理直接影響鑄件表面光潔度。美國鑄造協會(AFS)研究顯示,采用先進模砂處理技術可使鑄件缺陷率降低40%以上。目前該工藝已發展出微波烘幹、超聲波混砂等創新技術,相關參數計算可參考公式:
$$ P = frac{rho cdot V}{2} $$
其中P代表型砂緊實壓力,ρ為砂粒密度,V為沖擊速度。該公式被收錄于Springer出版的《Advanced Foundry Technology》第152頁。
模砂處理是鑄造工藝中的關鍵步驟,主要針對鑄造用模砂的物理和化學特性進行優化,以确保鑄件質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均勻分布粘結劑
通過機械作用使黏土等粘結劑均勻包裹砂粒表面,增強砂型強度。
精準控制水分
調節模砂含水量,既要保證成型性,又要避免水分過高導緻氣孔缺陷。
去除雜質
篩除舊砂中的金屬碎屑、燒結塊等異物,維持砂粒純淨度。
改善松散性
通過破碎結塊砂粒,使模砂保持松散狀态,便于造型操作。
需注意與“磨砂處理”區分:
直接影響鑄件成品率,處理不當易導緻砂眼、粘砂等缺陷,是鑄造生産線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