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伯恩賽德引理英文解釋翻譯、伯恩賽德引理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Burnside's lemma

分詞翻譯:

伯恩的英語翻譯:

Bern; Berne

賽的英語翻譯:

contest; game; match; surpass

德的英語翻譯: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引理的英語翻譯:

lemma

專業解析

伯恩賽德引理(Burnside's Lemma),在群論和組合數學中是一個用于計數群作用下軌道數目的重要工具。它指出,一個有限群 ( G ) 作用在一個有限集合 ( X ) 上時,其軌道(等價類)的數目等于群 ( G ) 中所有元素的不動點數的平均值。該引理以威廉·伯恩賽德命名,但實際由柯西和弗羅貝尼烏斯提出。

核心思想

設群 ( G ) 作用于集合 ( X ),軌道數 ( N ) 的計算公式為: $$ N = frac{1}{|G|} sum_{g in G} |X^g| $$ 其中:

數學表達與術語對照

中文術語 英文術語 定義描述
群作用 (Group Action) Group Action 群 ( G ) 對集合 ( X ) 的映射 ( G times X to X ),滿足結合律與單位元性質。
軌道 (Orbit) Orbit 集合 ( X ) 中元素在群作用下形成的等價類。
不動點 (Fixed Point) Fixed Point 在群元素 ( g ) 作用下保持不變的 ( X ) 中的元素。
穩定子群 (Stabilizer) Stabilizer Subgroup 固定某元素 ( x in X ) 的群 ( G ) 的子群 ( { g in G mid g cdot x = x } )。

應用場景

  1. 組合計數:計算對稱性下的染色方案數(如立方體面染色、項鍊問題)。
  2. 晶體學:分析晶體結構的對稱等價位置。
  3. 密碼學:研究對稱操作對編碼方案的影響。

曆史背景

盡管以伯恩賽德命名,該引理最早由柯西(1845)和弗羅貝尼烏斯(1887)獨立提出。伯恩賽德在《有限群論》(1897)中推廣了此結論,故得名。


參考資料:

  1. MathWorld: Burnside's Lemma
  2. ProofWiki: Burnside's Lemma
  3. Springer Monographs: Algebraic Combinatorics (Chapter 4, Group Actions)

網絡擴展解釋

伯恩賽德引理(Burnside's lemma)是群論和組合數學中的重要定理,主要用于計算在群作用下的不同等價類數目。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定義與背景

  1. 核心思想
    該引理通過統計群元素作用下集合中不動點的平均數量,來确定不同等價類的數量。其本質是将對稱性引入計數問題,簡化複雜對稱結構的分類。

  2. 數學表達
    設群 ( G ) 作用于集合 ( X ),等價類的數量(即軌道數)為: $$ |X/G| = frac{1}{|G|} sum_{g in G} text{Fix}(g) $$ 其中:

    • ( text{Fix}(g) ) 表示元素 ( g ) 作用下保持不變的 ( X ) 中元素的個數(不動點數量);
    • ( |G| ) 是群 ( G ) 的階(元素總數)。

直觀理解


實例說明

以2×2方格塗色問題 為例(每個格子可選塗或不塗):

  1. 總方案數:( 2 = 16 ) 種。
  2. 對稱操作:包含 4 種旋轉(0°、90°、180°、270°)。
  3. 計算不動點:
    • 0°旋轉:所有方案均不變,不動點數 16;
    • 90°和270°旋轉:僅全塗或全不塗的方案不變,各 2 個;
    • 180°旋轉:對角線對稱的塗色方案不變,共 4 個。
  4. 等價類數:( (16 + 2 + 4 + 2) / 4 = 6 ) 種本質不同的塗色方式。

意義與推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推導或更多案例,可參考組合數學教材或群論相關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