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fluctuating rate; movable exchange rate
波動彙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的漢英詞典解析
波動彙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指一國貨币的對外價值由外彙市場供求關系自由決定,政府或中央銀行不設定固定彙率或頻繁幹預的彙率制度。其核心特征是彙率隨市場波動而變化,反映經濟基本面和投資者預期。
在漢英詞典中,波動彙率對應“floating exchange rate”,強調彙率的“市場驅動性”。例如,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将其定義為“由市場供需主導的彙率制度,無官方幹預限制”(來源: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實際運作中,當一國貿易順差擴大或資本流入增加時,本币需求上升,彙率升值;反之則貶值。
根據幹預程度可分為兩類:
以人民币為例,2015年後中國推行“有管理的浮動彙率制”,央行通過逆周期因子調節市場非理性波動(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日元則因長期低利率政策,成為套利交易主要貨币,彙率波動顯著(來源:日本銀行(Bank of Japan))。
權威參考來源
波動彙率通常指彙率因市場供求關系或其他因素而發生的上下波動現象,也可理解為浮動彙率制度下的彙率變動機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波動彙率指貨币對外價值的動态變化,包括貨币升值和貶值。例如,當一國貨币兌換另一國貨币的比例發生改變時,即表現為彙率波動。彙率本質上是兩種貨币的兌換價格,受市場供需、經濟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
波動彙率常與浮動彙率制度關聯,即彙率由市場決定(如美元、歐元等),而固定彙率制度下彙率僅在官方限定範圍内波動(如港元聯繫彙率制)。
假設人民币對美元彙率從0.15降至0.14(貶值),則價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在美國售價從15美元降至14美元,增強價格競争力。反之,彙率上升則可能抑制出口。
如需進一步了解彙率制度分類或具體案例,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詳細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