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detail record; itemized record; subsidiary record
"明細記錄"在漢英雙語語境中對應的标準表述為"detailed record"或"itemized record",特指系統化記載具體事務細節的文檔體系。根據《牛津漢英雙語詞典》(第3版)的定義,該術語強調對事件要素的完整拆解,包含時間戳、行為主體、操作對象、數值變化等基礎字段。
在會計實務領域,中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20修訂版)第42條明确規定,明細記錄需滿足可追溯性要求,須包含原始憑證編碼、交易對手方信息、金額計量單位等核心數據。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的ISAE 3000标準進一步指出,有效明細記錄應實現業務流、票據流與資金流的"三流合一"驗證功能。
從數據管理維度,美國計算機協會(ACM)《數據質量管理框架》将優質明細記錄的特征歸納為:原子性(不可分割的最小單元)、時間連續性(事件序列完整)、上下文關聯性(操作環境參數記載)三個核心屬性。這種結構化記錄方式在ERP系統設計中具有基礎支撐作用,特别是在SAP的FI模塊中,明細記錄直接關聯總賬科目與輔助核算項的自動過賬機制。
“明細記錄”指對經濟活動或事務進行詳細、具體的條目化記載,常用于財務、管理等場景。以下是綜合解釋:
條目化記載
指将每筆交易或事件分解為獨立條目,包含金額、時間、對象等具體信息。例如,企業收入明細需列出來源(産品、服務等)及對應金額。
詳細性與可追溯性
需記錄到具體事務或個體層面,如個人消費明細需細化到每筆購物支出,且信息需按規範順序排列以便核查。
企業財務管理
個人財務跟蹤
記錄日常消費、投資等明細,幫助分析收支結構。
精準決策支持
通過分析明細數據,可識别異常波動(如某類成本過高),優化資源配置。
合規與審計
清晰的明細記錄是證明財務合法性的關鍵材料。
預算控制基礎
曆史明細數據可為預算編制提供參考,提升資源分配合理性。
提示:如需查看具體案例或完整分類,可參考來源網頁(如、2、3)。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