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statement quantifier
assign a topic; proposition; set a question
measure word
【計】 quantifier
在漢英詞典與邏輯學交叉領域中,命題量詞(quantifier)是形式邏輯的核心概念,用于限定命題中變量的取值範圍。該術語對應英語中的"universal quantifier"(全稱量詞∀)和"existential quantifier"(存在量詞∃),最早由德國數學家弗雷格于1879年在《概念文字》中系統提出。
根據《數理邏輯基礎》(王浩,1963)的經典定義,全稱量詞∀表示"對于所有",例如命題∀xP(x)指"所有x都滿足性質P"。存在量詞∃表示"至少存在一個",如∃xP(x)指"存在某個x滿足性質P"。這兩種量詞在數學證明、計算機算法驗證等領域具有基礎性作用。
現代應用語言學研究表明(Larson & Segal,1995),量詞處理能力是人類語言認知的重要指标。例如漢語的"所有...都"對應∀,"存在...使得"對應∃。這種對應關系在機器翻譯系統中被廣泛應用,如Google翻譯的深層語義解析模塊就内置了量詞轉換規則。
權威參考資料:
“命題量詞”是邏輯學中的術語,主要用于描述命題中變量的取值範圍或數量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在謂詞邏輯(一階邏輯)中,量詞用于限定命題中變量的範圍,說明命題對多少個體成立。雖然“命題邏輯”本身不涉及量詞(僅處理簡單命題的真假組合),但量詞是謂詞邏輯的核心工具。可能用戶所指的“命題量詞”實為謂詞邏輯中的量詞。
全稱量詞(∀)
符號:$forall$
含義:“對所有”或“任意”。例如:
“$forall x (P(x) rightarrow Q(x))$” 表示“對所有x,如果P(x)成立,則Q(x)也成立”。
自然語言例子:所有人都會死。
存在量詞(∃)
符號:$exists$
含義:“存在至少一個”。例如:
“$exists x (P(x) land Q(x))$” 表示“存在某個x,使得P(x)和Q(x)同時成立”。
自然語言例子:至少有一個學生通過了考試。
ALL
、ANY
)中廣泛應用。命題邏輯僅處理原子命題的真值組合(如“且”“或”“非”),而量詞屬于謂詞邏輯,用于處理包含變量的命題,允許更精細地描述對象之間的關系。
若有更具體的上下文或符號需要解析,可提供補充信息以便進一步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