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切開術英文解釋翻譯、迷路切開術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labyrinthotomy
分詞翻譯:
迷路的英語翻譯:
get lost; labyrinth; lose one's way; maverick; straggle; stray; wander
【醫】 labyrinth; labyrinthus; maze
切開的英語翻譯:
carve; dissection; excide; slice from; slice off; slit; split; sunder
【醫】 diaeresis; ***resis; discission; incisio; incision; open; sectio
section
術的英語翻譯:
art; method; skill
【醫】 technic; technique
專業解析
迷路切開術 (Labyrinthotomy) 指一種通過手術切開内耳迷路結構的外科操作。它主要用于治療特定内耳疾病或作為某些複雜手術的組成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 概念與定義
- “迷路” (Lǐlù - Labyrinth): 解剖學上指内耳中充滿液體的複雜骨性和膜性管道系統,負責聽覺(耳蝸部分)和平衡覺(前庭和半規管部分)。其結構精密複雜,如同迷宮,故稱“迷路”。
- “切開術” (Qiēkāishù - -otomy): 外科術語,指通過切割或切開組織進行的手術操作。
- “迷路切開術” (Mílù Qiēkāishù - Labyrinthotomy): 因此,該術語字面意思即為“切開迷路的手術”。在醫學實踐中,它特指有目的地切開内耳骨迷路或膜迷路結構的手術步驟。這通常是為了引流内耳積液(如内淋巴)、減輕壓力、創建瘘管或作為到達内聽道等更深結構的手術入路的一部分。
二、 主要目的與適應症
曆史上或特定情況下,迷路切開術可能用于:
- 内淋巴囊手術的一部分: 在治療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的内淋巴囊減壓術中,有時需要切開(磨開)覆蓋内淋巴囊的骨質(即部分迷路骨質),以暴露和切開内淋巴囊本身進行引流或分流。
- 迷路瘘管修補: 當存在病理性迷路瘘管(如膽脂瘤侵蝕所緻)時,手術中可能需要切開并探查瘘管周圍區域以進行修補。
- 特定感染或積液引流: 在極少數嚴重的、藥物無法控制的内耳感染(如化膿性迷路炎)或頑固性内淋巴積水病例中,可能考慮切開引流。
- 前庭神經切斷術入路: 在某些經迷路入路(Translabyrinthine Approach)手術中(如聽神經瘤切除),切開并移除部分迷路結構是到達内聽道和橋小腦角的必要步驟。雖然主要目的是切除腫瘤,但該過程本身包含了廣泛的迷路切開。
三、 手術操作要點 (一般性描述)
- 入路: 通常通過耳後切口,進行乳突切除術(Mastoidectomy),暴露乳突腔及相關的颞骨結構。
- 定位: 在手術顯微鏡下,識别内耳的關鍵骨性标志,如外半規管凸、面神經管等。
- 切開/磨開: 使用精細的骨鑽(如金剛石鑽頭)小心地磨除覆蓋目标迷路結構(如半規管、前庭)的骨質。此步驟需極其精細,避免損傷内耳膜迷路(若需保留聽力則尤為重要)及鄰近的面神經。
- 膜迷路處理: 根據手術目的,可能進一步切開膜迷路(如球囊造瘘術 Saccotomy,雖較少單獨進行)或進行引流、減壓等操作。
- 關閉: 完成目标操作後,術腔通常用脂肪或筋膜組織填塞,逐層關閉切口。
四、 重要風險與注意事項
- 聽力喪失: 這是最主要的風險。迷路切開術通常會導緻手術側耳的功能性聽力完全喪失,因為手術直接破壞了負責聽覺的耳蝸結構和/或前庭器官。因此,該手術通常僅適用于患耳已無實用聽力或聽力損失非常嚴重且無法保留的情況。
- 前庭功能障礙: 破壞前庭器官會導緻術後眩暈、平衡障礙,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數周至數月)進行前庭代償。
- 面神經損傷: 面神經走行于内耳結構附近,手術操作有損傷風險,可能導緻暫時性或永久性面癱。
- 腦脊液漏: 内耳結構與顱内蛛網膜下腔相通,手術可能導緻腦脊液漏。
- 現代替代方案: 隨着醫學發展,許多曾經可能需要迷路切開的情況,現在有更保守或保留聽力的方法(如鼓室内注射、選擇性前庭神經切斷等)。
五、 漢英詞典釋義核心
在漢英醫學詞典中,“迷路切開術”通常直譯為Labyrinthotomy。其核心釋義可概括為:
Labyrinthotomy: A surgical procedure involving incision or opening into the labyrinth of the inner ear, typically resulting in loss of auditory and vestibular function in the operated ear. It may be performed for drainage, decompression, or as part of approaches to deeper structures like the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參考資料來源:
- Cummings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權威耳鼻喉頭頸外科學教科書)
- Jackler, R. K., & Brackmann, D. E. (Eds.). Neurotology (神經耳科學專著)
-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AAO-HNS) Guidelines (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臨床指南)
- Glasscock-Shambaugh Surgery of the Ear (經典耳外科手術學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
迷路切開術(Labyrinthotomie)是一種針對内耳迷路結構的外科手術,主要用于治療嚴重的内耳疾病引發的眩暈等症狀。以下是綜合搜索結果的關鍵信息解釋:
1.基本定義
- 迷路切開術指通過手術切開内耳迷路結構(如半規管、前庭等),以達到治療目的。該術語源自法語詞彙"labyrinthotomie",直譯為“迷路切開”。
2.適應症
- 主要適用于藥物無法控制的眩暈患者,尤其是梅尼埃病等内耳疾病引發的嚴重眩暈,且伴隨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如聽阈高于60dB)。
3.手術方法與注意事項
- 解剖定位:手術需精準處理半規管等結構。例如,外半規管壺腹位于前庭窗上方,前半規管壺腹靠近顱中窩硬腦膜,操作時需避免損傷。
- 操作要點:
- 切開前庭時需保護球囊隱窩,防止骨闆穿破導緻腦脊液漏。
- 耳蝸處理中需保留蝸軸,避免内聽道口暴露引發腦脊液漏。
- 目标: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及前庭感覺上皮,以消除眩暈并防止顱内感染擴散。
4.與其他術式的區别
- 迷路切除術:更徹底地切除迷路結構,適用于聽力已嚴重喪失的患者。
- 化學迷路切斷術:通過藥物(如慶大黴素)破壞前庭功能,屬于非手術療法。
5.風險與術後
- 可能并發症包括面神經損傷、腦脊液漏等,需在顯微鏡下精細操作。
- 術後前庭功能代償速度與病變清除程度相關,越徹底則恢複越快。
如需更詳細的手術步驟或適應症評估,可參考專業醫學文獻或咨詢耳鼻喉科醫生。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