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descriptive level
characterization; depict; describe; description; story
【經】 present
class; grade; level; o-level; rank; stage; step
【醫】 grade
在漢英詞典學領域,“描述級”(descriptive level)指對語言現象進行客觀記錄與分析的研究方法,其核心在于呈現語言在真實語境中的實際使用狀态,而非規定語言“應該”如何被使用。該概念包含以下三個關鍵維度:
語言觀察原則
描述級方法論主張以田野調查、語料庫統計等方式收集語言數據,例如《牛津英語詞典》在修訂過程中大量采用新聞、文學作品等真實語料。這種方法與規範主義(prescriptivism)形成對比,後者更強調語法規則和傳統用法的權威性。
詞典編纂應用
在權威詞典如《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英語詞典》中,描述級體現為收錄口語化表達、區域變體甚至網絡新詞。例如“selfie”(自拍)一詞的收錄過程,正是基于其使用頻率的客觀統計分析,而非主觀價值判斷。
跨學科理論支持
社會語言學先驅William Labov通過紐約市百貨公司的發音調查,實證了語言變異與社會階層的相關性,這一經典研究為描述級提供了科學方法論基礎。劍橋大學出版社的《語言描述導論》進一步系統闡述了該理論框架。
“級”是一個多義字,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體現,主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台階或階梯
本義指台階,如“拾級而上”中的“級”即表示台階的層級。這一用法常見于描述建築結構或登山路徑。
等級或等次
引申為事物或人的等級劃分,如“級别”“級差”等。古代特指官階爵位的品級,如《史記》記載“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級”。現代則廣泛用于職業、地震強度(震級)、産品标準等領域的分類。
詞臣的等級(特殊用法)
在曆史文獻中,“詞級”專指文臣(如翰林、制诰官)的等級,如宋代王珪提到“偶濫偕於計吏,幾躐先於詞級”,體現了古代文官體系的細分。
現代應用中的“級别”
當代語境下,“級别”多指職務、待遇或質量的等級差異,如公務員職稱、商品品質劃分等。例如楊沫在作品中提到“沒有級别高低之分的念頭”,反映了社會對等級制度的認知。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現代分類标準,可參考曆史文獻或行業規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