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mesite
鎂綠泥石(Clinochlore)是綠泥石族礦物中的一種富鎂變種,其礦物學定義與化學特性可從漢英雙語詞典角度綜合闡釋如下:
礦物學定義
鎂綠泥石屬于矽酸鹽礦物,化學式為(Mg,Fe²⁺)₅Al(AlSi₃O₁₀)(OH)₈,晶體結構為單斜晶系。其英文名稱"Clinochlore"源自希臘語"klino"(傾斜)和"chloros"(綠色),指其傾斜解理特征及典型顔色(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礦物數據手冊》)。
化學成分特征
主要含鎂(MgO含量約35%)、鋁(Al₂O₃約18%)及少量鐵元素,鎂鐵比顯著高于普通綠泥石。該成分特征使其區别于鐵綠泥石(Chamosite)和錳綠泥石(Pennantite)(來源:Mindat礦物數據庫)。
物理性質
硬度2-2.5(莫氏硬度),密度2.6-3.2 g/cm³,具有珍珠光澤和{001}完全解理。薄片狀晶體在偏振光下顯示二級藍綠幹涉色(來源:《系統礦物學》第3卷)。
産狀與用途
主要形成于變質岩中,常見于綠片岩相和角閃岩相變質帶,與滑石、蛇紋石共生。工業上用作耐火材料添加劑,寶石級晶體可加工為收藏礦物(來源:Webmineral結晶學數據庫)。
漢英翻譯對比
在《牛津地質學詞典》中,中文"鎂綠泥石"對應英文"clinochlore",區别于普通綠泥石(chlorite)的總稱。該術語在1983年國際礦物學會新礦物命名委員會備案,确立其獨立礦物地位(來源:IMA礦物名錄)。
鎂綠泥石是綠泥石族礦物中富含鎂元素的一類層狀矽酸鹽礦物,屬于正綠泥石亞族。以下從化學成分、物理性質、産狀及應用等方面進行解釋:
鎂綠泥石的主要化學式為 $(Mg,Fe^{2+})_8(Al,Fe^{3+})_2Si4O{10}(OH)_8$()。其特點是鎂(Mg)含量較高,鐵(Fe)以二價态形式部分替代鎂的位置,同時鋁(Al)和三價鐵(Fe³⁺)占據矽氧四面體中的部分位置。這種成分差異使其區别于富鐵的鱗綠泥石亞族(如鲕綠泥石)。
鎂綠泥石主要形成于中低溫變質岩(如綠泥片岩)和熱液蝕變環境。例如,火成岩中的鎂鐵礦物(如黑雲母、角閃石)在熱液作用下易蝕變為綠泥石。此外,它也可作為沉積岩中的膠結物存在()。
鎂綠泥石是綠泥石族中以鎂為主導的亞類,廣泛分布于變質岩和熱液蝕變岩中。其成分和物理性質使其在礦物學研究和玉石加工領域均有重要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