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erkel's filtrum
beautiful; beauty; good
gram; gramme; overcome; restrain
【醫】 G.; Gm.; gram; gramme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family name; surname
【醫】 filter; filtrum
美克耳氏濾器(Meckel's diverticulum)是胚胎發育過程中卵黃管(vitelline duct)未完全退化殘留形成的真性憩室,為小腸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英文名“Meckel's diverticulum”源于19世紀德國解剖學家約翰·弗裡德裡希·梅克爾(Johann Friedrich Meckel)的姓氏,他首次系統描述了這一結構。
解剖位置與結構
通常位于回腸末端距回盲瓣約45-90厘米處(成人),憩室長度多在2-5厘米,組織結構包含小腸全層(黏膜、肌層、漿膜),部分病例内含異位組織(如胃黏膜、胰腺組織)。
胚胎學起源
胚胎第7-8周時,卵黃管應自然閉鎖退化。若近腸端未閉合,則形成美克耳氏憩室,屬于卵黃管發育異常(vitelline duct anomaly)的典型表現。
臨床相關性
注:因術語特殊性,“濾器”為曆史譯名,現代醫學規範稱為“美克耳憩室”,強調其病理解剖實質為憩室(diverticulum)而非機械性過濾結構。
"美克耳氏濾器"是醫學術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定義與用途 該術語對應英文"Merkel's filtrum",指人體喉部的一個解剖結構——喉室溝()。這個名稱來源于德國解剖學家Friedrich Sigmund Merkel(1845-1919)的姓氏,他因發現皮膚觸覺細胞(現稱Merkel細胞)而聞名,但此結構可能也是其研究成果之一。
解剖位置 喉室溝位于喉室(laryngeal ventricle)内,具體指喉室黏膜形成的縱向凹陷。該結構屬于喉部精細解剖的一部分,在臨床解剖學中主要用于描述特定區域的形态特征。
術語特殊性 需注意:
(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