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結核性關節炎英文解釋翻譯、慢性結核性關節炎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white tumors
分詞翻譯:
慢的英語翻譯:
defer; slow; supercilious; tardiness
結核的英語翻譯:
【醫】 consumption; Phymatiasis; phymatiosis; tubercle; tuberculosilicosis
white plague
關節炎的英語翻譯:
arthritis
【醫】 arthritides; arthritis; arthrophlogosis; arthrositis
inflammatory arthropathy
專業解析
慢性結核性關節炎(Chronic Tuberculous Arthritis),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進展緩慢的關節炎症性疾病。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定義與核心特征 (Definition and Core Features)
- 慢性 (Chronic): 指疾病進程緩慢、隱匿,症狀通常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才逐漸顯現并加重,區别于急性關節炎的突發性。
- 結核性 (Tuberculous): 明确病因是結核分枝杆菌感染。該細菌可通過血行播散(最常見)從身體其他部位的結核病竈(如肺、淋巴結)傳播至關節,或由鄰近骨結核病竈直接蔓延而來。
- 關節炎 (Arthritis): 指關節的炎症反應。結核杆菌在關節滑膜或鄰近骨骼(骨骺、幹骺端)形成特異性肉芽腫(結核結節),導緻滑膜充血、增厚、滲出,關節軟骨及骨質破壞。
- 英文對應術語: Chronic Tuberculous Arthritis (最常用),也可稱為 Tuberculous Osteoarthritis (強調骨關節受累)。
-
病因與發病機制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 病原體為結核分枝杆菌。
- 感染途徑主要為血行播散,少數為鄰近病竈(如脊椎結核)直接蔓延或淋巴播散。
- 細菌在富含氧氣的幹骺端或滑膜組織内繁殖,引發遲發型超敏反應和細胞免疫反應,形成特征性的結核性肉芽腫(由類上皮細胞、朗格漢斯巨細胞、淋巴細胞及幹酪樣壞死構成)。
- 病變逐漸侵蝕關節軟骨、軟骨下骨,導緻關節結構破壞、功能障礙,晚期可形成窦道排出幹酪樣壞死物或死骨碎片。
-
臨床表現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 全身症狀: 可有低熱、盜汗、乏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等結核中毒症狀,但可能不明顯。
- 局部症狀:
- 疼痛 (Pain): 早期較輕,呈持續性鈍痛,活動後加重,休息後緩解不明顯。隨病情進展疼痛加劇。
- 腫脹 (Swelling): 關節周圍軟組織因滑膜增厚、關節腔積液(漿液性或漿液纖維蛋白性滲出)而腫脹,觸診有“揉面感”。晚期可因骨質破壞、增生而呈梭形腫脹。
- 功能障礙 (Dysfunction): 關節活動受限,早期因疼痛和肌肉痙攣,晚期因關節結構破壞、纖維性或骨性強直。
- 肌肉萎縮 (Muscle Atrophy): 關節周圍肌肉因疼痛廢用而萎縮。
- 冷膿腫與窦道 (Cold Abscess and Sinus): 關節内膿液可穿破關節囊形成軟組織内“冷膿腫”(無紅、熱等急性炎症表現),破潰後形成經久不愈的窦道,排出稀薄膿液、幹酪樣物質或死骨碎片。這是結核性關節炎的特征性表現之一。
- 好發部位: 最常累及承重大關節,如髋關節、膝關節,其次為肘、腕、踝關節等。脊柱結核(Pott's disease)是最常見的骨結核形式,但常累及椎間盤和椎體,也可影響脊柱關節。
-
診斷依據 (Diagnostic Basis)
- 病史與體征: 慢性病程、結核中毒症狀(可能不典型)、關節疼痛腫脹、功能障礙、冷膿腫或窦道形成。
- 影像學檢查:
- X線平片: 早期可見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進展期可見關節間隙變窄(軟骨破壞)、關節面模糊、蟲蝕樣骨質破壞;晚期可見死骨、空洞、關節畸形或強直。
- CT/MRI: 更早、更清晰地顯示骨質破壞的範圍、死骨、軟組織腫脹、膿腫(包括椎旁膿腫)及脊髓受壓情況(脊柱結核時)。MRI對骨髓水腫和早期軟骨破壞敏感。
- 實驗室檢查:
- 結核菌素試驗 (PPD) / γ-幹擾素釋放試驗 (IGRA): 陽性提示結核感染,但無法區分活動性或陳舊性感染,陰性不能完全排除。
- 血沉 (ESR) / C反應蛋白 (CRP): 活動期常顯著升高。
- 關節液檢查: 穿刺抽取關節液檢查至關重要。典型表現為滲出液,白細胞計數升高(以淋巴細胞為主),蛋白含量高,糖含量低。抗酸染色塗片找抗酸杆菌陽性率低;結核分枝杆菌培養是金标準,但耗時長(4-8周);分子生物學方法(如PCR)可快速檢測結核杆菌DNA。
- 病理活檢: 滑膜或病變組織活檢發現典型的結核性肉芽腫和/或抗酸杆菌是确診依據。
- 其他: 尋找肺或其他部位的原發結核病竈。
慢性結核性關節炎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破壞性關節感染。其特點是起病隱匿、病程長,以關節疼痛、腫脹、功能障礙、冷膿腫及窦道形成為主要表現,最終可導緻關節嚴重破壞和畸形。早期診斷(結合臨床表現、影像學、關節液檢查和病理活檢)和規範的抗結核藥物治療(有時需結合手術)是改善預後的關鍵。
引用來源:
-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 骨與關節結核診療指南. 中華骨科雜志. (理論依據與診療原則)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Tuberculous Arthritis Information. https://www.cdc.gov/tb/publications/factsheets/general/tb.htm (病原體、傳播途徑、診斷概述)
- Radiopaedia. Tuberculous Arthritis. https://radiopaedia.org/articles/tuberculous-arthritis (影像學表現詳解)
- UpToD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diagnosis-of-osteoarticular-tuberculosis (病理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方法綜合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慢性結核性關節炎是由結核杆菌感染引發的關節慢性炎症,屬于結核病的繼發性病變。以下從定義、症狀、診斷及治療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1.定義與病因
慢性結核性關節炎是結核杆菌通過血液、淋巴或直接蔓延侵入關節所緻,多見于脊柱、髋關節、膝關節等大關節。其病理特征為結核結節形成和幹酪樣壞死,病程進展緩慢,全身症狀較輕,易被誤診為普通關節炎或風濕病。
2.症狀表現
- 全身症狀:低熱、乏力、盜汗、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結核中毒症狀,但較急性型輕微,部分患者甚至無明顯不適。
- 關節症狀:
- 常累及單個大關節(如膝、髋、脊柱),表現為慢性疼痛、腫脹、活動受限。
- 晚期可能出現關節畸形、強直或寒性膿腫(脊柱結核常見)。
- 皮膚表現:約65%患者伴發結節性紅斑,關節周圍皮膚可見鮮紅色斑塊或輕度壓痛。
3.診斷方法
- 實驗室檢查: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關節滑液抗酸染色或培養可能檢出結核杆菌。
- 影像學檢查:
- X線可見關節間隙變窄、骨質疏松、骨質破壞及死骨形成(脊柱結核表現為椎體塌陷、椎旁膿腫)。
- 鑒别診斷:需與類風濕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等區分,結合結核病史及綜合檢查結果判斷。
4.治療措施
- 抗結核治療:需長期聯合用藥(如異煙肼、利福平等),療程通常6-9個月。
- 手術治療:適用于嚴重骨質破壞或膿腫患者,通過病竈清除術或關節融合術恢複功能。
- 輔助治療:急性期關節制動,緩解後逐步康複鍛煉;加強營養支持以提高免疫力。
5.注意事項
- 慢性結核性關節炎因症狀隱匿,易誤診為其他關節炎,需結合結核病史及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
- 治療需堅持全程規範用藥,避免耐藥性産生;定期複查影像學及肝腎功能監測藥物副作用。
如需更詳細診療方案,建議參考權威指南或咨詢專科醫生。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