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diffused sound
漫射聲(diffuse sound)指在封閉空間中經過多次反射後均勻分布的聲音場現象,其聲波能量呈現無方向性、各向同性的傳播特性。該術語由德國物理學家W.C. Sabine在1900年提出,奠定了現代建築聲學理論基礎。
從聲學原理分析,漫射聲需滿足三個基本條件:1)聲場中任意點的聲強相等;2)聲能傳播方向均勻分布;3)相位隨機分布。這種聲場狀态常見于混響室、音樂廳等經過專業聲學設計的空間,與直達聲(direct sound)共同構成室内聲學環境。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 3382-1:2009标準規定,當聲壓級波動範圍≤±1dB時可判定為理想漫射聲場。工程實踐中常采用擴散體(diffuser)或吸聲材料組合來優化空間聲場分布。
權威參考文獻:
“漫射聲”是一個聲學領域的術語,結合搜索結果和相關物理概念,其含義可以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漫射聲”指聲音在傳播過程中因遇到粗糙表面或不規則障礙物時,向各個方向散射的現象。這種散射使聲場分布趨于均勻,無明顯方向性()。
物理原理
其原理類似于光的“漫反射”:當聲波投射到凹凸不平的物體表面時,由于表面各點的法線方向不同,聲波會向多方向無規則反射。這種現象常見于聲學設計空間(如音樂廳),通過牆面結構優化聲音擴散,避免回聲聚集()。
應用場景
英文對應
英語中譯為“diffused sound”或“diffused sound”(),常見于電聲學領域的技術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