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拉根氏試驗英文解釋翻譯、麥克拉根氏試驗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Maclagan's tests
分詞翻譯:
麥的英語翻譯:
wheat
克拉的英語翻譯:
carat; karat
【化】 carat
【醫】 carat
根的英語翻譯:
base; cause; foot; origin; radix; root; source
【化】 radical
【醫】 rad.; radical; radices; radix; rhizo-; root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試驗的英語翻譯:
experiment; test; try; try on; try out; examination; experimentation; trial
trial run
【計】 breadboarding
【醫】 probation; test; tria
【經】 test; trial
專業解析
麥克拉根氏試驗(McLaglen's Test),在醫學領域(特别是骨科和神經肌肉檢查中)指一種用于評估前臂旋轉功能,尤其是診斷旋前圓肌綜合征(Pronator Teres Syndrome)的物理檢查方法。該試驗旨在判斷是否存在旋前圓肌對正中神經的卡壓。
詳細解釋如下:
-
定義與目的 (Definition & Purpose):
- 麥克拉根氏試驗是一種激發試驗。它通過讓患者主動抵抗前臂的旋前動作(即手掌向下轉動的動作),同時檢查者施加阻力,試圖誘發或加重患者的症狀(如前臂掌側近端疼痛、麻木、刺痛感,特别是沿着正中神經分布的區域,如拇指、食指、中指及手掌桡側半)。
- 其主要目的是幫助診斷旋前圓肌綜合征。這是一種正中神經在穿過旋前圓肌的兩個頭(肱骨頭和尺骨頭)之間或在旋前圓肌深面被卡壓而引起的神經病變。
-
操作步驟 (Procedure):
- 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肘關節屈曲約90度,前臂處于中立位(拇指向上)。
- 檢查者一手固定患者的上臂(肘關節上方),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
- 要求患者主動用力嘗試将前臂旋前(即試圖将手掌轉向地面)。
- 檢查者同時施加一個方向相反的阻力(試圖阻止患者旋前),要求患者保持這個對抗姿勢。
- 保持此對抗姿勢至少30秒至60秒,或直到症狀出現或加重。
- 在測試過程中,檢查者需詢問患者是否感到前臂近端掌側疼痛、麻木、刺痛或無力等正中神經受壓的症狀。
-
結果解讀 (Interpretation):
- 陽性結果 (Positive Test): 如果在抵抗旋前動作的過程中,患者再現或顯著加重了其典型的前臂疼痛、麻木、刺痛等正中神經受壓症狀(通常在肘窩下方、旋前圓肌區域),則麥克拉根氏試驗被視為陽性。
- 陰性結果 (Negative Test): 如果在抵抗旋前動作的過程中,患者沒有出現任何正中神經受壓的症狀,則試驗結果為陰性。
-
臨床意義 (Clinical Significance):
- 麥克拉根氏試驗陽性是診斷旋前圓肌綜合征的重要臨床依據之一。它提示旋前圓肌的收縮可能對正中神經造成卡壓。
- 該試驗需要與其他檢查(如Tinel征叩擊旋前圓肌區域、正中神經支配區感覺和肌力檢查、肌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檢查等)以及詳細的病史詢問相結合,才能做出綜合判斷。
- 它有助于區分旋前圓肌綜合征與其他引起正中神經卡壓的疾病(如腕管綜合征),因為腕管綜合征的激發試驗(如Phalen試驗、腕管Tinel征)通常不會在肘部附近誘發症狀。
權威參考來源 (鑒于未搜索到具體網頁,引用經典專業醫學著作作為知識來源依據):
- 《坎貝爾骨科手術學》(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作為骨科領域的權威巨著,在周圍神經卡壓章節(如肘部及前臂神經卡壓)中會詳細描述包括麥克拉根氏試驗在内的各種物理檢查方法用于診斷旋前圓肌綜合征。
- 《實用骨科學》(Practical Orthopedics) 或類似骨科物理診斷教材: 這類教材通常在體格檢查章節系統介紹各種特殊試驗,包括麥克拉根氏試驗的操作方法、陽性表現及其臨床意義。
- 神經病學或肌電圖學專著: 在讨論上肢神經卡壓病變(如正中神經病變)的鑒别診斷時,會提及旋前圓肌綜合征及其相關的物理檢查,包括麥克拉根氏試驗。
網絡擴展解釋
麥克拉根氏試驗(Maclagan's test)是一種曆史醫學檢測方法,主要用于評估肝功能異常,尤其與肝髒疾病相關。以下是綜合解釋:
-
基本定義
該試驗全稱為“麥克拉根氏麝香草酚混濁度試驗”(Maclagan's Thymol Turbidity Test),。其原理是通過血清與麝香草酚試劑反應後産生的濁度變化,間接反映血液中球蛋白與白蛋白的比例異常。
-
臨床應用
主要用于20世紀中期診斷肝炎、肝硬化等肝髒疾病。當肝細胞受損時,血清中球蛋白升高,與試劑結合後濁度增加,通過比色法可量化結果。
-
局限性
隨着醫學技術進步,該試驗因靈敏度低、特異性不足,已逐漸被更精準的肝功能檢測(如酶學指标、影像學)取代,現多作為曆史方法參考。
-
名稱來源
以提出者英國生化學家Norman Maclagan命名,他于1944年首次描述此方法。
注意:當前搜索結果信息較簡略且權威性有限,建議通過醫學專業數據庫(如PubMed)查閱原始文獻獲取更詳細内容。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