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arkov chain
馬爾可夫鍊(Markov Chain)是一種重要的隨機過程模型,其核心特性是“無記憶性”(Markov Property),即系統未來狀态的條件概率分布僅依賴于當前狀态,與曆史狀态無關。該概念由俄國數學家安德烈·馬爾可夫(Andrey Markov)于1906年首次提出,現廣泛應用于統計學、人工智能、金融學等領域。
狀态空間(State Space)
系統所有可能狀态的集合,記為 ( S = {s_1, s_2, dots, s_n} )。例如,天氣預測中的狀态空間可為 ({晴, 雨, 陰})。
轉移概率(Transition Probability)
從當前狀态 ( i ) 轉移到下一狀态 ( j ) 的概率,記為 ( P{ij} )。所有轉移概率構成轉移矩陣 ( P ),滿足: $$ P{ij} geq 0 quad text{且} quad sum{j in S} P{ij} = 1 $$ 例如,若今天是晴天,明天有70%概率仍為晴,20%概率轉雨,10%概率轉陰,則 ( P{text{晴→晴}} = 0.7 ),( P{text{晴→雨}} = 0.2 ),( P_{text{晴→陰}} = 0.1 )。
無記憶性(Markov Property)
數學表述為: $$ P(X_{t+1} = j mid Xt = i, X{t-1}, dots, X0) = P(X{t+1} = j mid X_t = i) $$ 即未來狀态僅由當前狀态決定,與曆史路徑無關。
離散時間馬爾可夫鍊(DTMC)
狀态轉移發生在離散時間點(如每天、每分鐘),適用于文本生成、排隊系統分析。
例:谷歌PageRank算法将網頁視為狀态,通過鍊接轉移概率計算網頁重要性。
連續時間馬爾可夫鍊(CTMC)
狀态轉移可隨時發生,常用于可靠性工程、生物化學反應建模。
例:通信網絡中的故障修複時間預測。
隱馬爾可夫模型(HMM)
狀态不可直接觀測,需通過觀測序列推斷(如語音識别中通過聲音信號推測單詞序列)。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定義來源 |
---|---|---|
馬爾可夫鍊 | Markov Chain | 《隨機過程導論》(Ross, S.M.) |
狀态空間 | State Space | 劍橋大學統計實驗室資料 |
轉移概率矩陣 | Transition Probability Matrix | 美國數學會(AMS)術語庫 |
平穩分布 | Stationary Distribution | 斯坦福大學概率論講義 |
參考文獻
- Ross, S.M. 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Models. Academic Press.
- Norris, J.R. Markov Chai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Kemeny, J.G. & Snell, J.L. Finite Markov Chains. Springer.
- Rabiner, L.R. A Tutorial on Hidden Markov Model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馬爾可夫鍊(Markov Chain)是一種描述隨機狀态轉換的概率模型,其核心特性是“無記憶性”(馬爾可夫性質),即未來狀态僅取決于當前狀态,與過去曆史無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數學上,馬爾可夫鍊可用狀态轉移矩陣表示。假設有兩個狀态A和B,轉移矩陣為: $$ P = begin{bmatrix} 0.7 & 0.3 0.4 & 0.6 end{bmatrix} $$ 表示從狀态A轉移到A的概率為0.7,轉移到B為0.3;從B轉移到A的概率為0.4,轉移到B為0.6。
公式化定義為: $$ P(X{t+1} = x{t+1} mid X_t = xt, X{t-1} = x_{t-1}, ldots, X_0 = x0) = P(X{t+1} = x_{t+1} mid X_t = x_t) $$ 即未來狀态僅與當前狀态有關,與更早的曆史無關。
當經過足夠多步轉移後,系統可能達到平穩分布,即狀态概率不再隨時間變化。例如,若轉移矩陣為: $$ P = begin{bmatrix} 0.9 & 0.1 0.5 & 0.5 end{bmatrix} $$ 其平穩分布可通過解方程$pi P = pi$得到,結果為$pi = [5/6, 1/6]$,表示長期下狀态A的概率為5/6,狀态B為1/6。
假設用馬爾可夫鍊模拟天氣: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數學推導或具體應用案例,可以進一步探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