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fonticuli cranii
顱囟(Lú xìn)的漢英詞典釋義與醫學解析
一、基本定義
顱囟(Fontanelle)指新生兒及嬰兒顱骨間未完全骨化的膜性區域,由多塊顱骨交界處的纖維結締組織構成。該結構在胎兒發育期形成,出生後隨年齡增長逐漸骨化閉合。英文對應術語為“fontanelle” 或“fontanel”(美式拼寫)。
二、解剖學特征與功能
顱囟由6塊主要顱骨(額骨、頂骨、枕骨等)邊緣的纖維膜連接而成,觸感柔軟且輕微搏動(與顱内血管波動相關)。
三、主要顱囟類型與閉合時間
名稱 | 位置 | 閉合時間 | 臨床意義 |
---|---|---|---|
前囟(Anterior) | 額骨與頂骨交界處 | 12–24個月 | 最晚閉合,監測腦發育關鍵指标 |
後囟(Posterior) | 頂骨與枕骨交界處 | 2–3個月 | 早期閉合,評估骨化進程 |
蝶囟(Sphenoid) | 颞骨、頂骨、蝶骨交界 | 出生後6個月 | 雙側對稱,罕見病理改變 |
乳突囟(Mastoid) | 颞骨、枕骨、頂骨交界 | 6–18個月 | 感染擴散風險區域 |
四、權威醫學參考文獻
定義顱囟為“嬰兒顱骨間的膜性間隙”,強調其作為“顱内壓動态觀察窗口”的作用 。
詳述顱囟的胚胎學起源及骨化機制,指出前囟閉合延遲可能與佝偻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相關 。
臨床指南明确顱囟檢查規範:需評估大小、張力、搏動頻率,異常隆起提示腦膜炎或腦積水 。
五、術語應用實例
“The anterior fontanelle should be palpated for signs of dehydration or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需觸診前囟以評估脫水或顱内壓增高征象。)
“顱囟異常凹陷常見于嚴重脫水患兒,需緊急補液治療。”
來源說明:
顱囟(lú xìn)是嬰幼兒顱骨發育過程中的特殊結構,具體解釋如下:
顱囟是指新生兒及嬰兒時期顱頂骨之間尚未完全閉合的膜性間隙。主要分為:
囟門狀态是評估嬰幼兒發育的重要指标:
“囟”字在《說文解字》中特指顱頂未閉合的膜質部,讀音為xìn。該結構是人類進化中適應大腦快速發育的典型特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