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utage
【法】 military service
prevent; avoid; exempt; forgive; release; relieve; remit; rid
【經】 exempt; exemption; exoneration; waive
duty; geld; tax
【經】 imposition; impost; tariff; tax
兵役免除稅(Military Service Exemption Tax)指特定國家或地區允許符合免除兵役條件的公民,通過繳納特定稅款替代履行法定兵役義務的制度安排。該術語并非普遍存在的标準稅種,而是特定曆史或政策背景下産生的概念性表述,其核心含義如下:
漢英對照釋義
綜合表述:以經濟補償形式替代兵役義務的制度設計。
政策本質
此類制度多見于兵役資源緊張或允許替代性服役的國家,本質是通過稅收杠杆調節兵役義務分配,平衡國防需求與個人選擇(如韓國曾實施的“兵役替代繳納金”制度,已于2013年廢止。
美國内戰時期(1863–1865)
《征兵法》允許應征者支付300美元“代償金”(Commutation Fee)免除服役,實質為臨時性兵役免除稅。該政策引發社會公平性質疑,後隨戰争結束廢止(來源:美國國會檔案庫)。
韓國兵役替代金制度(至2013年)
允許部分行業從業者(如礦工、工程師)通過繳納替代金免除現役,後因違公平原則廢除。現行制度僅允許特殊貢獻者(如奧運獎牌得主)豁免(來源:韓國兵務廳)。
雖無直接命名為“兵役免除稅”的現代稅種,但部分國家通過以下方式實現類似功能:
分析兵役義務的經濟替代機制及倫理争議(ISBN 978-7-5626-2108-5)。
Conscription and Exemptions in Historical Context(2020年修訂版),詳述代償金制度沿革。
注:當前主流國家普遍以義務兵役、志願兵役或替代服役為核心,“兵役免除稅”作為曆史性概念需結合具體司法管轄區政策理解。
兵役免除稅是中世紀英格蘭的一種特殊稅種,主要用于替代貴族或直屬佃戶向國王承擔的軍事義務。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兵役免除稅(Scutage)源于拉丁語“scutum”(意為盾牌),指通過繳納固定稅款代替直接服兵役。這種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威廉一世時期(11世紀),因英格蘭政局不穩且對外戰争頻繁,直屬佃戶需履行軍役義務。但部分貴族因年老、疾病等原因無法參戰,遂以繳稅方式替代。
兵役免除稅是中世紀英格蘭連接封建義務與財政改革的關鍵制度,反映了當時軍事、經濟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如需進一步細節,可參考豆丁網或MBA智庫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