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英文解釋翻譯、輪胎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tire; tyre
【化】 tire; tyre
相關詞條:
1.tire 2.wheelband 3.pneumatics 4.doughnuttire
例句:
- 這條輪胎磨損得很厲害,不能再用了。
This tyre is so worn that it is no longer usable.
- 你能給檢查一下輪胎嗎?
Could you give the tyres a check, please?
- 我發現輪胎上紮著一根釘子。
I found a nail sticking in the tyre.
- 這輪胎太硬,要減少一點壓力。
The tyre is too hard reduce the pressure a bit.
- 很多東西使水污染,例如輪胎、垃圾和塑膠袋。
Many things pollute water, such as tires, trash, and plastic bags.
- 他經售油脂,輪胎和汽油。
He deals in oil, tyres and petrol.
- 這輛汽車的輪胎氣不足了。
The tires of this car don't have enough air in them.
- 這條輪胎已經磨平了,你應該換一條新的。
There is no tread on the tire - you should put on a new one.
分詞翻譯:
輪的英語翻譯:
annulus; ring; take turns; wheel
【醫】 wheel
胎的英語翻譯:
embryo; fetus; padding; tyre
【醫】 fetus; foetus
專業解析
輪胎(lúntāi)是車輛行駛系統中直接接觸地面的環形彈性組件,其英文對應詞為"tire"(美式拼寫)或"tyre"(英式拼寫)。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輪胎指"汽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車輪外圍安裝的環形橡膠制品,内充壓縮空氣,起承載、減震等作用"。
結構組成包含:
- 胎面(tread):與地面接觸的耐磨層,刻有花紋以增強抓地力
- 胎側(sidewall):連接胎面與輪毂的柔性部分,标注規格參數
- 簾布層(carcass):多層纖維或鋼絲構成的支撐結構
- 氣密層(inner liner):現代無内胎輪胎特有的橡膠密封層
材料學角度,輪胎主要采用天然橡膠與合成橡膠(如丁苯橡膠)的混合材料,配合炭黑補強劑和硫化工藝制造。《橡膠工業手冊》指出,子午線輪胎含鋼絲簾線比例可達15-25%,賦予更強的承載能力。
功能特性包括:
• 承載車體重量(載重指數對應最大承載能力)
• 傳遞驅動力與制動力(摩擦系數影響制動距離)
• 緩沖路面沖擊(通過胎壓調節實現減震)
• 保持行駛方向穩定性(胎面花紋設計影響排水性)
術語使用規範方面,《牛津英語詞典》明确"tire"為美式英語首選拼寫,"tyre"則多用于英聯邦國家。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将輪胎規格标注為:斷面寬度/扁平比+結構類型+輪辋直徑(如205/55R16)。
網絡擴展解釋
輪胎是車輛的重要部件,通常由橡膠和增強材料制成,安裝在輪毂上,直接與地面接觸。以下是其核心解釋:
1.基本定義
輪胎是環形彈性結構,包裹在車輪外緣,通過充氣形成彈性體,主要承擔以下功能:
- 支撐車體重量:承受車輛及載重的垂直負荷。
- 緩沖震動:利用内部氣壓和彈性結構減少路面颠簸對車體的沖擊。
- 傳遞動力:将發動機驅動力或制動力傳遞到路面,驅動或制動車輛。
- 保持方向:通過胎面花紋與地面的摩擦力控制行駛方向。
2.主要結構
- 胎面(Tread):接觸地面的部分,帶有花紋以增強抓地力和排水性。
- 胎側(Sidewall):連接胎面與胎圈,标注品牌、規格等信息,并保護胎體。
- 胎體(Carcass):多層簾布層構成的主體結構,決定輪胎強度。
- 帶束層(Belt):位于胎面下方,通常為鋼絲層,增強穩定性并防止穿刺。
- 胎圈(Bead):與輪毂接觸的環形鋼絲圈,确保輪胎緊密固定在輪毂上。
3.常見分類
- 按季節:夏季胎(注重幹濕地性能)、冬季胎(深花紋、軟膠質防滑)、全季胎(兼顧四季)。
- 按用途:乘用車胎、卡車胎、賽車胎(高性能)、越野胎(深溝槽抗磨損)。
- 按結構:斜交胎(簾布層交叉排列,成本低)、子午線胎(簾線呈輻射狀,主流類型,耐磨省油)。
4.關鍵參數
- 尺寸标識:如“205/55 R16”中,205為胎寬(毫米),55為扁平比(胎高/胎寬百分比),R代表子午線結構,16為適配輪毂直徑(英寸)。
- 載重指數與速度等級:如“91V”表示最大載重615公斤,最高時速240公裡/小時。
5.維護與更換
- 胎壓監測:需定期檢查,胎壓不足會增加油耗和爆胎風險。
- 磨損指示:胎面磨損至極限标記(1.6毫米)時需更換。
- 更換周期:通常建議每5-6年或行駛6-8萬公裡更換,即使無明顯磨損(橡膠會老化龜裂)。
若需進一步了解輪胎制造工藝或具體品牌特性,可提供更具體的方向以便補充說明。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