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usive
bad habits; corrupt customs
核心含義:指社會中長期形成、違背公序良俗或阻礙進步的不良習慣或風俗。英文譯為 bad habit、pernicious custom 或 undesirable practice,強調其負面社會影響。
漢語釋義
英語對應譯法
陋習常與傳統糟粕關聯,需區别于中性習俗(custom)。例如:
"破除迷信,革除陋習" —— 《毛澤東選集》(反對封建殘餘)。
中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要求"移風易俗,革除陋習" 。
術語 | 性質 | 示例 |
---|---|---|
陋習 | 消極、需革除 | 酗酒、歧視性族規 |
習俗 | 中性或積極 | 春節貼春聯、西方聖誕 |
傳統美德 | 積極 | 尊老愛幼、勤儉節約 |
參考資料
“陋習”指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或習俗,具有粗俗、不文明的特點,屬于社會公德層面的負面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核心含義
陋習由“陋”(粗俗、不文明)和“習”(長期養成的習慣)組成,指對個人或社會産生不良影響的習慣或習俗。例如《文明小史》中提到官場拜門陋習,即批評舊時官僚體系中的不良風氣。
典型表現
包括: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公共場所吸煙喧嘩、鋪張浪費、封建迷信、不守時守信等。這些行為破壞公共環境,影響社會文明程度。
社會影響與批判
陋習常被視為阻礙社會進步的負面因素。例如洪深在著作中強調需“破除農村迷信和陋習”,指向其對社會發展的制約。
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與“惡習”“陋俗”等詞含義相近,但“陋習”更強調習慣的長期性和普遍性。
改善方向
需通過倡導文明新風尚、加強公德教育等方式逐步改變,如減少鋪張浪費、提升衛生意識等。
如需了解具體案例或完整文獻,可參考《文明小史》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