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眼(Longan)的漢英詞典釋義
龍眼(學名:Dimocarpus longan)為無患子科常綠喬木,果實呈球形,外殼黃褐色,果肉半透明如白玉,味甘多汁,内核烏黑如眼珠,故得名“龍眼”。古稱“龍目”“圓眼”,在閩粵地區亦俗稱“桂圓”。其葉為羽狀複葉,花小且密集,花期3-4月,果期7-8月。
英文名“longan”源自粵語發音“lung⁴ ngaan⁵”(龍眼)的音譯。牛津詞典定義為:
A tropical Asian fruit with juicy white flesh and a single dark seed, resembling a small lychee.(一種熱帶亞洲水果,果肉多汁呈白色,内含一粒深色種子,形似小型荔枝。)
詞源可追溯至18世紀西方文獻對華南植物的記錄,早期拼寫為“lungan”。
龍眼在中華文化中象征“團圓”與“富貴”,常見于婚慶及中秋祭品。其别稱“福眼”“益智”反映民間對健康長壽的寄托。
《本草綱目》載其“開胃健脾,補虛益智”,果肉曬幹為“桂圓幹”,可入藥補氣血;葉與核具收斂止血之效。現代研究證實其含多糖、酚類物質,具抗氧化活性(WHO傳統醫學文獻, 2020)。
中文語境 | 英文對應表達 |
---|---|
鮮食龍眼 | Fresh longan |
桂圓紅棗茶 | Longan and red date tea |
龍眼蜜(蜂蜜品種) | Longan honey |
小貼士:龍眼與荔枝(lychee)同科不同屬,二者英文名常被并列為“lychee and longan”,但龍眼果皮無瘤狀凸起,風味更溫和。
參考資料
龍眼(學名:Dimocarpus longan)是一種兼具食用與藥用價值的熱帶水果,其詞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龍眼是無患子科龍眼屬常綠喬木,原産于中國南部及東南亞地區。果實呈球形,外皮黃褐色,果肉晶瑩剔透、味甜多汁,中心有黑色種子()。其花期在春夏,果期夏季,華南地區廣泛種植,與荔枝、香蕉、菠蘿并稱“華南四大珍果”()。
在漢語中,“龍眼”偶作比喻,形容人眼睛明亮有神或事物生動活潑(),但此用法較罕見,日常多指水果本身。
龍眼性溫,過量食用易上火,體質燥熱者需適量。藥用時建議遵醫囑()。
如需進一步了解栽培分布或具體藥方,可查閱植物學或中醫藥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