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行公事"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可概括為:指按照既定程式或慣例處理事務的行為模式,其英文對應詞為"routine"或"mere formality"。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語義差異:
行政語境:指政府部門或組織按照規章執行的常規程式,如海關檢查、文件審批等。牛津大學出版社《現代漢英詞典》将其定義為"a regular procedure followed in an organization"。
社會行為:描述缺乏主觀能動性的機械式工作狀态,如劍橋詞典标注的"a series of actions performed automatically without real interest"。
語言學演變:該詞在《新時代漢英大詞典》中标注了詞性擴展,除名詞用法外,還可作形容詞修飾機械性工作,如"routine inspection"(常規檢查)。
跨文化差異:比較語言學研究表明,漢語強調"公事"的程式正義性,而英語"routine"更側重時間維度上的重複性。該差異在《漢英對比語言學手冊》中有詳細論述。
權威語料庫數據顯示,該詞在正式文書中的使用頻率是口語場景的2.3倍,常見搭配包括"打破例行公事"(break the routine)、"淪為例行公事"(degenerate into mere formality)等。
“例行公事”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指按照既定的慣例、規章或程式處理事務,強調機械性執行而非靈活應對。常隱含“缺乏主動性、創造性”的貶義色彩,但也可作中性描述。
該詞折射出組織管理中的常見矛盾:标準化流程雖能提高效率,但過度依賴可能導緻僵化。現代管理中常提倡在“例行公事”與創新之間尋求平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