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印法英文解釋翻譯、硫印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sulphur print
分詞翻譯:
硫的英語翻譯:
sulfur; sulphur
【化】 sulphur
【醫】 S; sulf-; sulfo-; sulfur; sulph-; sulphur; thio-
印的英語翻譯:
print; seal; impress; imprint; marking; stamp
【法】 imprint; photocopy; print
法的英語翻譯: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專業解析
硫印法(Sulfur Print Test),是一種用于檢測金屬材料(尤其是鋼鐵)中硫元素分布及偏析情況的經典金相檢測技術。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硫化物與特定試劑反應生成可見的痕迹,從而在相紙上直觀顯示硫的分布。
原理:
硫印法基于化學反應:金屬試樣(通常為抛光後的橫截面)表面上的硫化物(如MnS、FeS)與施加的稀硫酸(常用濃度為2%-5%)發生反應,生成硫化氫(H₂S)氣體。該氣體隨後與覆蓋在試樣表面、預先用溴化物溶液(如溴化鈉)浸泡并晾幹的相紙(或專用硫印紙)接觸。硫化氫與相紙上的溴化銀反應,生成棕黑色的硫化銀沉澱。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
$$
ce{ MnS + H2SO4 -> MnSO4 + H2S ^ }
$$
$$
ce{ H2S + 2AgBr -> Ag2S v (棕黑) + 2HBr }
$$
最終在相紙上形成棕色或黑色的斑點或區域,其深淺和分布直接反映了試樣中硫元素的局部濃度和偏析程度。
應用:
硫印法主要用于:
- 評估硫偏析: 識别鋼鐵鑄錠、連鑄坯、鍛件或軋材中硫元素的宏觀偏析帶,如中心偏析、V型偏析等,這對于評估材料均質性、預測後續加工性能(如熱脆性)和最終産品質量至關重要。
- 質量控制: 作為鋼鐵生産過程中的一種簡便、快速的宏觀檢驗方法,用于監控冶煉和澆注工藝對硫分布的影響。
- 失效分析: 輔助分析因硫化物夾雜或偏析導緻的材料失效(如裂紋起源)。
特點:
- 半定量: 斑點顔色深淺可大緻反映局部硫含量的高低(顔色越深,硫含量越高)。
- 宏觀顯示: 提供試樣截面上硫分布的整體形貌圖,直觀性強。
- 操作簡便,成本低: 相對于光譜或電鏡等微觀分析,設備要求簡單。
- 局限性: 主要反映硫化物中的硫,對元素硫或有機硫不敏感;分辨率有限,不能精确測定絕對含量;需要破壞性取樣;對操作條件(如酸濃度、反應時間、相紙處理)有一定要求。
英文對應術語:
在英文冶金文獻和标準中,硫印法通常稱為:
- Sulfur Print Test
- Baumann Print Test (以其發明者德國冶金學家 Gustav Baumann 命名)
- Sulfur Printing
權威參考來源:
- 《金屬材料檢測技術》 (王自明 等編著) - 該書在金相檢驗章節詳細介紹了硫印法的原理、操作步驟和應用實例。
- 《ASM Handbook, Volume 9: Metallography and Microstructures》 (ASM International) - 國際權威手冊,在宏觀檢驗(Macroexamination)部分會涵蓋硫印等印痕試驗(Sulfur and other print tests)的标準方法和應用。
- 《Steel Metallurgy for the Non-Metallurgist》 (John D. Verhoeven) - 面向工程師的實用書籍,會解釋硫印法等基礎檢驗方法的意義。
- 《金相檢驗》 (姜錫山 編著) - 國内金相檢驗專業書籍,對硫印法有系統闡述。
- 國際/國家标準: 如 ASTM E1180 (Standard Practice for Preparing Sulfur Prints for Macrostructural Examination),ISO 4968 (Steel - Macroscopic examination by sulfur print (Baumann method)) 等标準規範了硫印法的具體操作流程和結果評定。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有效網頁鍊接,此處僅列出公認的權威書籍和标準名稱作為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硫印法是一種用于檢測金屬材料(尤其是鋼鐵)中硫元素分布情況的宏觀化學檢驗方法,通過化學反應在相紙上形成可見斑點,從而直觀顯示硫的偏析程度和位置分布。以下是其核心原理和步驟的詳細解釋:
1.基本原理
硫印法基于硫化物與硫酸的化學反應。當含硫化物的金屬試樣(如FeS、MnS)與浸潤過稀硫酸的相紙接觸時,硫化物與硫酸反應生成硫化氫氣體(H₂S)。隨後,硫化氫與相紙上的溴化銀(AgBr)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黑色或褐色的硫化銀(Ag₂S)沉澱,最終在相紙上形成斑點()。
化學反應式如下:
$$
text{FeS} + text{H}_2text{SO}_4 rightarrow text{FeSO}_4 + text{H}_2text{S}↑
$$
$$
text{MnS} + text{H}_2text{SO}_4 rightarrow text{MnSO}_4 + text{H}_2text{S}↑
$$
$$
text{H}_2text{S} + 2text{AgBr} rightarrow text{Ag}_2text{S}↓ + 2text{HBr}
$$
2.操作步驟
- 試樣制備:從鑄坯或鋼材上截取縱向/橫向試樣,表面需加工至粗糙度≤1.6μm()。
- 相紙處理:将相紙浸泡于2-5%的硫酸溶液中,使其充分浸潤()。
- 覆蓋反應:濕潤的相紙緊密貼合試樣表面,靜置數分鐘至反應充分。
- 顯影與定影:移除相紙後沖洗并定影,最終硫富集區域會呈現深色斑點。
3.應用與特點
- 適用場景:常用于連鑄坯、鍛件等大尺寸材料的硫偏析檢測,評估材料均勻性()。
- 優勢:操作簡便、成本低,可快速定位硫的宏觀分布。
- 局限性:僅能定性或半定量分析,無法替代顯微組織檢驗等微觀手段()。
如需更詳細的實驗參數或标準化流程,可參考硫印相關标準文檔(如的PDF材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