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epidemic infantile paralysis
流行性嬰兒麻痹(Epidemic Infantile Paralysis)是脊髓灰質炎(Poliomyelitis)的舊稱,特指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該疾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主要影響5歲以下兒童的中樞神經系統,可導緻不可逆的肌肉癱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該病毒分為三種血清型,其中Ⅰ型病毒引發全球90%以上的病例。
在病理機制層面,脊髓灰質炎病毒會攻擊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造成運動功能損傷。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約72%的感染者表現為無症狀,25%出現發熱等類流感症狀,僅有1%發展為弛緩性癱瘓。英國醫學期刊(BMJ)的臨床研究顯示,1950年代全球年發病數超過60萬例,隨着疫苗普及,2020年全球野毒株病例已降至175例。
該疾病的中英術語對應關系為:"流行性嬰兒麻痹"對應"epidemic infantile paralysis","脊髓灰質炎"對應"poliomyelitis"。牛津醫學詞典特别注明,隨着醫學發展,"infantile paralysis"已逐漸被"poliomyelitis"取代為更精确的術語。
“流行性嬰兒麻痹”這一表述可能是指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的流行性特征。以下為綜合解釋:
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主要侵襲神經系統,導緻肌肉無力和弛緩性癱瘓。該病具有較強傳染性,可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尤其在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易暴發流行。
通過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可有效預防,全球推廣疫苗接種後發病率已大幅下降。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接近根除該病。
“流行性嬰兒麻痹”并非醫學标準術語,可能是對脊髓灰質炎流行特征的通俗描述。該病現已罕見,但未接種疫苗的兒童仍存在感染風險。若需進一步了解治療或疫苗信息,可參考權威醫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