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floating debenture; floating debt
流動債券(Floating-Rate Bond)是金融市場中一種利率可調整的債務工具,其票面利率根據市場基準利率(如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或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定期重置。該債券的英文對應詞為"Floating-Rate Bond",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中被定義為"coupon rate varies with money market rates"的債券品種。
從漢英對譯角度分析,該術語包含三個核心特征:
在國際債券市場實踐中,世界銀行2024年發行的可持續發展債券采用了"SOFR+120基點"的浮動結構,這種設計幫助發行人降低了長期利率風險(來源: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案例庫)。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民銀行《債券市場術語規範》特别強調需在募集說明書中披露利率調整頻率、基準利率來源及利差計算方式等核心要素。
流通債券是金融市場上常見的投資工具,其核心定義及市場特點可總結如下:
流通債券指發行後可在證券市場自由買賣的債券,與非流通債券的主要區别在于其流動性。發行主體多為政府、金融機構或信譽良好的大型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或場外市場進行交易()。
高流動性
投資者可隨時在二級市場買賣,快速實現資産變現,便于調整投資組合()。
價格波動頻繁
受市場利率、宏觀經濟環境、發行主體信用評級等多重因素影響。例如:市場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反向上升()。
收益與風險并存
收益率與市場利率挂鈎,具有固定利息特征,同時面臨信用風險(如企業破産時債券持有者優先于股東受償)()。
流通債券具有明确的二級市場交易屬性,而普通債券可能僅限持有至到期。此外,流通債券的期限在發行時已确定,但交易時剩餘期限會隨持有時間縮短()。
如需更完整的市場數據或具體案例,建議查看和訊網(-3)或法邦網的原始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