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林德曼機理英文解釋翻譯、林德曼機理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Lindemann's mechanism

分詞翻譯:

林的英語翻譯:

circles; forest; woods

德的英語翻譯: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曼的英語翻譯:

graceful; prolonged

機理的英語翻譯:

mechanism
【化】 mechanism
【醫】 mechanism

專業解析

林德曼機理(Lindemann mechanism)是解釋單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基礎理論,由英國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林德曼于1922年提出。該機理通過分子碰撞模型,闡明了氣相反應中單分子反應速率隨濃度變化的規律。

核心原理

  1. 碰撞活化

    兩個反應物分子(A)通過碰撞形成高能中間體(A):

    $$A + A xrightarrow{k_1} A^ + A$$

    該步驟為能量傳遞過程,需外界提供活化能。

  2. 中間體失活或分解

    高能中間體可能通過兩種途徑轉化:

    • 失活回基态:$$A^* + A xrightarrow{k_{-1}} A + A$$
    • 生成産物:$$A^* xrightarrow{k_2} P$$
  3. 速率方程推導

    應用穩态近似法可得總反應速率公式:

    $$v = frac{k_1k2[A]}{k{-1}[A] + k_2}$$

    該方程成功解釋了實驗觀測到的濃度依賴性:高濃度時表現為一級反應,低濃度時趨近二級反應。

應用驗證

該機理成功解釋了環丙烷異構化為丙烯等氣相反應的動力學特征(參考:Atkins《物理化學》第11版),并成為後續Hinshelwood理論發展的基礎(參考:IUPAC化學動力學術語表)。

權威參考文獻

  1. 基礎理論推導:Physical Chemistry by Peter Atki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 機理拓展研究: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22年原始論文
  3. 現代應用案例:Chemical Reviews 關于單分子反應的綜合評述

網絡擴展解釋

林德曼機理(Lindemann Mechanism)是解釋單分子反應動力學的一種理論模型,由英國化學家弗雷德裡克·林德曼(Frederick Lindemann)于1922年提出。該機理的核心觀點是:單分子反應并非直接發生,而是需要通過分子間的碰撞先形成高能态的活化分子,隨後再分解為産物。以下是具體解釋:

1.機理步驟

根據網頁和,林德曼機理包含以下三個階段:

2.速率方程推導

林德曼假設活化分子處于穩态(濃度變化率為零),推導出反應速率公式:
$$ text{速率} = frac{k_1k2[A]}{k{-1}[A] + k2} $$
當壓力較高時,分子碰撞頻繁($k
{-1}[A] gg k_2$),速率與濃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表現為一級反應;低壓時速率與濃度的平方成正比,表現為二級反應。

3.意義與局限性

林德曼機理屬于化學動力學範疇,與生态學中的“林德曼效應”(能量傳遞效率的十分之一定律)無直接關聯。如需進一步了解單分子反應細節,可參考化學動力學教材或相關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