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part failure
hardware; part; spare parts
【經】 part; parts
defeat; fail; lose; miss; miscarry; loss; failure; miscarriage
【經】 frustration; rocks
"零件失敗"在漢英詞典中的專業解釋指機械或工程系統中組件的功能性失效(functional failure),即部件因物理損壞、材料退化或設計缺陷導緻無法完成預定功能的狀态。這一術語在工程領域特指非計劃性故障,需與正常損耗區分。
從技術标準角度,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将其定義為"承載能力低于設計要求的臨界狀态"(ASTM E1823-21标準)。失效模式包含斷裂、變形、磨損、腐蝕四大類,其中疲勞斷裂占機械故障案例的50%-90%(來源:《機械失效分析手冊》)。例如航空發動機葉片因金屬疲勞導緻的斷裂即屬于典型零件失敗事件(來源:ASM International金屬手冊)。
在質量控制體系中,ISO 13379-1:2022标準要求對失效零件進行根本原因分析(RCA),涵蓋材料金相檢測、應力分布模拟等七項診斷流程。國際機械工程師協會(IMechE)案例庫顯示,60%的零件失敗與裝配誤差相關(來源:IMechE技術報告TR/2024-07)。
“零件失敗”(Part Failure)指機械、設備或系統中的某個零部件因各種原因無法正常發揮功能,導緻整體性能下降或完全失效的現象。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斷裂失效
零件完全斷裂,常見于疲勞、過載或材料缺陷(如裂紋、氣孔)等情況。
表面損傷失效
包括磨損(摩擦導緻材料損失)、腐蝕(化學或電化學反應)及表面疲勞(如點蝕)。
過量變形失效
零件在載荷或溫度作用下發生永久變形,如彎曲、膨脹等。
熱失效
高溫導緻材料軟化、熔化,或溫度驟變引發熱應力集中。
如需更完整的失效分析案例或具體技術标準,可參考機械工程手冊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