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的漢英詞典釋義詳解
“列”在漢語中是一個多義詞,其核心含義為有序的排列或行列。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主要包含以下語義層次:
動詞:排列、陳列(To arrange in line; to display)
指将事物按順序或規則擺放,形成行列。例如:“列隊歡迎”譯為“line up to welcome”,強調有序性。該義項可追溯至《說文解字》“列,分解也”,後引申為布列之意。據《現代漢英詞典》,此用法常見于軍事、禮儀場景,如“列陣”(array troops)。
名詞:行列;類别(Row; series; category)
表示線性排列的集合或特定類别。例如:“數列”譯作“sequence of numbers”,“系列産品”為“product series”。在表格中,“列”對應“column”(如Excel表格的縱列)。《牛津漢英詞典》指出,此義項強調事物的分組邏輯,如“列入名單”即“include in a list”。
量詞:用于成行列的事物(Classifier for things in rows)
特指火車、隊列等線性結構單位。例如:“一列火車”譯為“a train”,“一列士兵”為“a column of soldiers”。此用法凸顯漢語量詞的形象性,英語需借助介詞結構表達。
古義通假:通“裂”(Ancient usage: interchangeable with “裂”)
在先秦文獻中,“列”可假借為“裂”,表分割之意(如《莊子》“裂地而封之”)。現代漢語中此義已罕用,但為理解古籍關鍵。
語義演變與權威佐證
“列”的甲骨文字形如“刀劈骨狀”,本義為分解(《漢字源流字典》,後經引申強化“行列”義。其英語對應詞需依語境選擇:
例如,“列舉事實”譯為“enumerate facts”,而“列強”則譯“major powers”,體現從具象到抽象的語義擴展。
參考來源
“列”是一個多義字,其含義涵蓋字源、動詞與名詞用法等多個層面,以下是綜合解釋:
本義為“分割”
根據《說文解字》,“列”最初是“裂”的古字,表示分解、割裂,如“列地建國”(分割土地建立國家)。這一含義在《荀子》《管子》等古籍中均有體現。
引申為“排列”
從“分割”衍生出有序排列的動詞義,如“列敵度宜謂之義”(《太玄·玄摛》),指根據情況安排事物。
名詞用法
動詞用法
其他特殊含義
“列”的核心含義圍繞“分割”與“有序排列”展開,既有古義中的分解動作,也包含現代的行列、類别等抽象概念。具體使用需結合語境,如“列車”強調成行排列,“列席”則體現參與安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