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編目方法英文解釋翻譯、編目方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categorization

分詞翻譯:

編目的英語翻譯:

catalogue; list
【計】 cataloging; listing

方法的英語翻譯:

means; measure; medium; method; plan; technique; way; ways and means
【計】 P; PROC
【醫】 modus
【經】 means; modus; tool

專業解析

編目方法(Cataloging Methodology)是信息組織領域的核心概念,指系統化記錄、描述和分類文獻資源的過程,旨在實現資源的可檢索性與可管理性。根據漢英詞典解釋,其對應的英文術語包含“descriptive cataloging”(描述性編目)與“subject cataloging”(主題編目)兩大分支。

關鍵構成要素

  1. 描述性編目

    依據《國際标準書目著錄》(ISBD)規則,客觀記錄文獻的題名、作者、版本、出版信息等特征,例如中文題名需按《中國文獻編目規則》标注拼音轉寫。英文實踐中則遵循《資源描述與檢索》(RDA)标準,如美國國會圖書館的MARC格式編碼。

  2. 主題标引

    采用受控詞表(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标題表》LCSH或《漢語主題詞表》)對文獻内容進行主題分析,例如将“人工智能”規範為“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并關聯相關分類號。

  3. 分類體系

    主流的分類法包括《杜威十進分類法》(DDC)和《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前者将“計算機科學”歸類至004-006,後者對應TP3類目。

應用場景

圖書館聯機目錄(OPAC)依賴編目方法構建檢索點,例如通過題名關鍵詞或ISBN號定位實體資源。數字資源管理中,都柏林核心元數據(Dublin Core)可視為輕量化編目方案。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編目方法是指按照特定規則和标準,對文獻、檔案或數據資源進行系統化整理、描述和分類,最終形成目錄的過程。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及具體方法的解析:

一、編目的定義與目的

編目是通過分析資源的外部特征(如标題、作者、日期)和内容特征(如主題、分類號),形成條目并組織成目錄的過程,目的是便于檢索和管理。


二、通用編目方法步驟

  1. 著錄
    根據預設項目(如題名、責任者、日期等)記錄資源特征,現代多通過計算機軟件完成。

  2. 條目生成
    将著錄信息按規則組合成條目,例如檔案目錄中的“檔號-題名-日期”結構。

  3. 目錄組織
    将條目按分類號、時間或字母順序排列,生成電子或紙質目錄。常見形式包括:

    • 分類目錄:按學科或主題分類;
    • 題名目錄:按題名字母/筆畫排序;
    • 責任者目錄:按作者名稱排列。
  4. 輸出與裝訂
    目錄需保存電子版并打印裝訂,A4橫向頁面為标準格式。


三、不同場景的編目方法差異

場景 特點 示例方法
檔案管理 強調檔號唯一性、文件關聯性,需符合《文書檔案著錄規則》 按“全宗-年度-保管期限”分類編目
圖書館 采用國際标準(如MARC格式),注重ISBN、分類號(如中圖法) 通過ILAS系統生成書目記錄
數據庫 需編目節點(服務器信息)和數據庫(别名映射),例如DB2的catalog命令 分兩步:編目TCP/IP節點→編目數據庫别名

四、注意事項

  1. 标準化:需遵循行業規範(如檔案著錄規則、MARC格式)。
  2. 技術工具:現代編目多依賴專業軟件(如檔案管理系統、圖書館集成系統)。
  3. 多版本保存:電子目錄與紙質目錄需同步維護。

如需更完整的編目規則或具體領域操作指南,可參考權威标準文件(如《DA/T 18-2022 檔案著錄規則》)或專業系統手冊。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