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catalog-order device
catalogue; list
【計】 cataloging; listing
order; sequence
component; element; organ
【計】 E
【化】 element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編目次序元件"對應的英文術語為"Cataloging Sequence Components",指圖書館學中用于構建書目記錄邏輯結構的标準化元素集合。根據《國際編目原則聲明》(ICP)和中國國家圖書館《中文書目編目規則》,該術語包含三個核心維度:
描述性元件:記錄文獻客觀特征的基礎字段,包括題名項(Title)、責任說明項(Statement of Responsibility)、版本項(Edition)和出版發行項(Publication),其排列遵循ISBD規定的八大著錄項目順序。
檢索點元件:作為書目記錄的訪問入口,包含規範化的個人名稱、團體名稱、統一題名和主題标目。美國國會圖書館《名稱規範檔》要求這些元件必須采用權威控制格式。
标識性元件:賦予記錄唯一性的代碼體系,如國際标準書號(ISBN)、國際标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以及MARC格式中的001控制號和005最後修改時間戳。
根據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OCLC)的研究報告,現代編目次序元件的實現需符合FRBR實體關系模型,通過作品(Work)、内容表達(Expression)、載體表現(Manifestation)和單件(Item)四個層級實現資源描述。
“編目次序元件”是一個複合詞,需拆解為“編目”“次序”“元件”三部分理解,其整體含義與信息管理或電子設備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編目(Catalogue)
指對文獻、資源等進行分類整理并編制目錄的過程。例如圖書館将新書信息錄入系統并生成目錄,以便檢索(、)。
次序(Order/Sequence)
表示事物排列的先後規則或邏輯順序。在編目場景中,可能涉及按時間、主題、編號等規則對目錄條目排序。
元件(Component/Element)
指設備或系統中的基礎組成部件。例如電子設備中的可替換零件,或信息管理系統中的功能模塊。
結合三者,“編目次序元件”可理解為:在編目過程中,用于管理或實現目錄排序功能的組件或裝置。
如需進一步了解編目流程或元件類型,可參考圖書館學、信息管理等相關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