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肌甙英文解釋翻譯、肌甙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inosine

分詞翻譯:

肌的英語翻譯:

flesh; muscle
【醫】 caro; muscle; musculi; musculus; my-; myo-; myon; sarco-

甙的英語翻譯:

【醫】 glucoside; glycocide; glycoside

專業解析

肌甙(Inosine),中文又稱肌苷,是一種天然存在的嘌呤核苷,由次黃嘌呤與核糖結合而成。在生物化學和醫學領域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化學特性

  1. 化學本質

    肌甙屬于核苷類物質,分子式為 C₁₀H₁₂N₄O₅,結構為次黃嘌呤(Hypoxanthine)通過β-N9-糖苷鍵連接D-核糖。其英文名"Inosine"源自肌肉組織(早期發現于肌肉提取物)和核苷後綴"-osine"。

  2. 生物合成途徑

    由腺苷酸(AMP)經脫氨酶催化脫氨基生成,是嘌呤核苷酸代謝的中間産物,參與能量傳遞(如ATP循環)和核酸合成調控。

二、醫學應用與生理功能

  1. 細胞保護作用

    肌甙可穿透細胞膜,促進受損細胞(尤其心肌、肝細胞)的能量代謝恢複,通過增加ATP合成改善缺氧組織的功能。臨床用于治療肝炎、心肌炎等疾病。

  2. 免疫調節功能

    實驗研究表明,肌甙能調節T細胞分化,增強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對免疫缺陷或病毒感染具有潛在輔助治療價值(《藥理學報》1985年研究)。

  3. 神經保護機制

    在腦缺血模型中,肌甙通過激活腺苷A1受體減少神經元凋亡,并促進軸突再生(《Neuroscience》2002年報告)。

三、權威文獻參考

注:因部分專業數據庫(如PubChem、DrugBank)需訂閱訪問,此處提供開放資源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肌苷(又稱肌甙)是一種生物體内重要的核苷類物質,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化學結構

肌苷的化學名稱為次黃嘌呤核苷,是以次黃嘌呤為堿基、核糖為糖基組成的核糖核苷類化合物。其分子式為$$ C{10}H{12}N_4O_5 $$,分子量為268.23,藥典标準要求含量在98.0%~102.0%之間。

二、存在與制備

  1. 天然存在:主要分布于肌肉組織,其次在酵母、尿液中也存在。
  2. 人工制備:通過腺苷與亞硝酸反應或酶解脫氨制得。

三、功能與作用

  1. 細胞代謝
    作為内源性物質,參與核酸代謝、能量代謝(如ATP合成)和蛋白質合成。

  2. 藥理作用

    • 修複肝細胞:活化丙酮酸氧化酶系,促進受損肝細胞恢複。
    • 改善心髒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輔助治療心力衰竭。
    • 調節免疫與抗炎:抑制炎症介質釋放,提升免疫力。
    • 輔助降壓:通過擴張血管降低血壓。

四、臨床應用

  1. 適應症
    用于急慢性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血小闆減少症、肺源性心髒病、視神經萎縮等。

  2. 常見劑型
    包括口服溶液、片劑、膠囊、注射液等,規格從0.1g至0.2g不等。

五、注意事項

需遵醫囑使用,避免自行用藥。紫外線最大吸收波長為248nm,該特性可用于成分檢測。

以上信息綜合了生物化學特性、藥理機制及臨床用途,如需更詳細數據可查閱藥典或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