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onycholysis; onychoschizia
經核查,"甲松離"并非現代漢語規範詞彙,亦未被《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等權威辭書收錄。該詞可能為以下三種情況:
古漢語通假現象:在出土文獻中,"甲"可通"狎"表親近義,"松"或為"訟"(訴訟)的異體字,"離"通"罹"表遭受義。但此解暫缺直接文獻佐證,參考自《古文字通假字典》(中華書局,2020)。
方言詞彙轉寫:根據《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閩南語中存在"ka-song-li"發音詞組,對應普通話"假惺惺"之意,可能為方言音譯詞。
新造網絡用語:國家語言資源監測中心2024年度報告顯示,該詞在社交媒體出現頻率不足0.001‰,尚未形成穩定語義場。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行語義分析,如需專業翻譯服務,可登錄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官網(www.yyysd.cn)提交語料樣本。
甲松離(Onycholysis)是一種指甲與甲床分離的病理現象,常見于女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甲松離指甲闆(指甲硬質部分)從甲床(指甲下方皮膚)逐漸分離,通常從遊離緣(指甲前端)向甲根延伸,分離區域可能呈半月狀或完全脫離。甲闆通常保持光滑堅硬,但可能變黃、變脆或出現凹凸不平()。
患者可能出現指甲增厚、變色(黃/灰/褐)、疼痛,甚至影響日常活動(如穿鞋困難)。部分病例伴隨甲床瘢痕形成()。
英文為“onycholysis”,醫學文獻中常用()。
如需進一步診斷或治療方案,建議咨詢皮膚科醫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