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假期”指按規定或約定暫停工作、學習的休息時段,其核心含義及英文對應詞如下:
詞源構成
“假”意為“暫時離開職務”(《現代漢語詞典》),如“請假”;“期”指“規定的時間”。合并指“經批準的工作/學習暫停期”。
現代用法
根據《牛津英漢漢英詞典》:
Holiday
▸ 側重公共假日或短期休閑(英式英語亦指長假)
例: National holidays(法定假日) / Summer holiday(暑假)
Vacation
▸ 美式英語指較長的休息期(如學校寒暑假、員工年假)
例: Paid vacation(帶薪休假)
Leave
▸ 強調經批準的缺席(常與事由連用)
例: Sick leave(病假) / Annual leave(年假)
中文語境 | 推薦英文表達 | 示例 |
---|---|---|
法定節假日 | Holiday | Spring Festival holiday |
學生寒暑假 | Vacation (美) | Winter vacation |
Holiday (英) | Summer holiday | |
員工帶薪假 | Leave / Vacation | Maternity leave(産假) |
短期病事假 | Leave | Take a day off |
(注:因平台限制無法提供外部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官網或圖書館查閱上述詞典原文)
“假期”一詞指因法定、習俗或個人安排而暫停工作或學習的休息時段,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法定公共假期
由政府統一規定,全民共享的休息日。例如中國的春節、國慶節(7天長假),美國的感恩節、聖誕節等。這類假期通常與曆史文化或國家紀念相關,具有社會統一性。
學校假期
專為教育機構設置的周期性長假,如寒暑假(通常1-2個月)、春假(1周左右)。目的是緩解學生長期學習的壓力,同時適應季節變化。
個人休假
包括帶薪年假(中國規定至少5天/年)、病假、婚假等。這類假期靈活性較強,可由個人申請,受勞動法保護。部分國家(如法國、瑞典)年假長達25-30天,注重工作與生活平衡。
文化與宗教假期
如中秋節(家庭團聚)、印度排燈節(光明慶典)、伊斯蘭齋月(齋戒與反思)。這類假期體現特定群體的傳統價值觀,日期多遵循農曆或宗教曆法。
現代彈性假期形式
隨着工作模式變化,出現“調休”(如中國節假日前後的工作日調整)、“遠程休假”(居家辦公與休息結合)等新形态,反映社會對時間分配的需求演變。
值得注意的是,“假期”在不同語境中可能側重不同含義,如“暑假”強調時段長度,“病假”則突出事由。其核心意義始終圍繞“從常态責任中暫時解脫,用于恢複精力或滿足個人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