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着”的漢英詞典釋義解析
一、中文核心釋義
物理狀态:指物體因黏性物質(如膠水)而緊密粘連、難以分離的狀态。
示例:兩片木闆被強力膠水膠着在一起,需特殊溶劑才能分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抽象引申義:形容雙方在競争、對抗或談判中陷入僵持,難分勝負或無法推進的局面。
示例:談判雙方因利益分歧陷入膠着狀态,持續三小時未達成協議。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二、英文對應詞與用法
動詞形式:“deadlocked” 或“stalemated”,強調僵持不下的态勢。
例句:The negotiations have been deadlocked for weeks.(談判已膠着數周。)
來源:《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10版),牛津大學出版社。
名詞形式:“deadlock”(僵局)、“stalemate”(對峙),多用于描述軍事、體育或政治場景。
例句:The battle reached a stalemate, with neither side gaining ground.(戰鬥陷入膠着,雙方均未占優勢。)
來源:Cambridge Dictionary, deadlock釋義。
三、專業場景應用
來源:《漢英綜合大辭典》(外文出版社),詞條“膠着”。
四、文化隱喻
“膠着”隱含時間延續性與解決難度,常與“打破”“脫離”搭配,如“打破膠着局面”(break the deadlock)。其意象源于黏着物質的物理特性,生動映射現實困境。
來源:《漢語比喻義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膠着”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āo zhuó(部分注音為 jiāo zhe,但以權威來源的 jiāo zhuó 為準),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通過綜合多個來源可知,“膠着”既保留物理黏着的本義,又廣泛用于描述抽象狀态的僵持,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