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購買英文解釋翻譯、邊際購買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經】 buying on margin; margin buying
相關詞條:
1.buyingonmargin
分詞翻譯:
邊際的英語翻譯:
bound; boundary; limit
購買的英語翻譯:
buy; detriment; purchase
【經】 buy; purchase; purchases
專業解析
在經濟學語境中,“邊際購買”(Marginal Purchase)指的是消費者在考慮是否額外購買一單位商品或服務時所做出的決策。它關注的是新增購買行為帶來的收益與成本的比較,核心在于邊際效用(Marginal Utility)與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的分析。
詳細解釋:
-
概念核心:
- “邊際”的含義: 指“新增的”、“額外的”或“最後一個單位的”。在購買決策中,它特指消費者在已有消費數量的基礎上,考慮是否再買多一個單位。
- 購買決策的焦點: 邊際購買分析的不是購買總量,而是增量購買的決定。消費者會問:“再多買一個,我能獲得多少額外滿足感(邊際效用)?我需要為此付出多少額外代價(邊際成本)?”
-
理論基礎:
-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這是理解邊際購買的關鍵。該規律指出,隨着消費者連續消費同一種商品的數量增加,從每一新增單位商品中獲得的額外滿足感(邊際效用)是遞減的。例如,口渴時喝第一杯水效用很高,第二杯效用稍低,第三杯可能更低,甚至可能為負(喝撐了不舒服)。
- 消費者均衡條件: 理性消費者會調整購買量,使得花費在每一種商品上的最後一元錢所帶來的邊際效用相等,即:
$$
frac{MU_X}{P_X} = frac{MU_Y}{P_Y} = lambda
$$
其中,$MU_X$、$MU_Y$ 分别是商品 X 和 Y 的邊際效用,$P_X$、$P_Y$ 是其價格,$lambda$ 是貨币的邊際效用。當消費者考慮邊際購買時,就是在評估這個等式是否仍然成立或需要調整購買量以使其成立。當消費者考慮對商品 X 進行邊際購買時,會評估 $frac{MU_X}{P_X}$ 是否至少等于 $lambda$(貨币的邊際效用)。如果 $frac{MU_X}{P_X} > lambda$,意味着多花一元錢買 X 獲得的額外滿足感大于持有這一元錢的效用,消費者傾向于進行這次邊際購買;反之,如果 $frac{MU_X}{P_X} < lambda$,則不會購買。
-
決策過程:
- 消費者在進行邊際購買決策時,會比較:
- 邊際收益: 即購買該新增單位商品所能帶來的邊際效用。
- 邊際成本: 即購買該新增單位商品所需支付的價格(在簡單模型中,價格即邊際成本)。
- 決策規則:
- 如果邊際效用 > 價格(或更精确地說,邊際效用與價格之比大于貨币的邊際效用),則進行這次邊際購買是劃算的,消費者會增加購買量。
- 如果邊際效用 < 價格(或邊際效用與價格之比小于貨币的邊際效用),則進行這次邊際購買是不劃算的,消費者會停止購買或減少購買量。
- 消費者會持續購買,直到邊際效用 ≈ 價格(或 $frac{MU}{P} = lambda$),此時達到最優消費束,不再有動力進行額外的邊際購買。
-
應用場景:
- 解釋需求曲線向下傾斜: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直接導緻了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隨着價格下降,消費者願意且能夠進行的邊際購買數量會增加(因為較低的價格使得邊際效用更容易超過價格)。
- 消費者選擇理論: 是分析消費者如何在有限預算下分配資源購買不同商品以最大化總效用的基礎。
- 企業定價策略: 理解消費者邊際購買行為有助于企業制定價格策略(如數量折扣、捆綁銷售等)。
權威參考來源:
- 曼昆,《經濟學原理》(第 8 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 該書第 21 章“消費者選擇理論”詳細闡述了邊際效用、邊際購買決策過程以及消費者均衡條件,是理解該概念的經典基礎教材。
- 薩缪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第 19 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年。 該書第 5 章附錄“消費均衡的幾何分析”及正文相關部分深入探讨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及其在消費者最優選擇(包括邊際購買決策)中的應用。
-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社。 該權威辭典中關于“Marginal Utility”(邊際效用)、“Consumer Surplus”(消費者剩餘)及“Demand Theory”(需求理論)的條目,提供了對邊際購買行為背後理論的嚴謹學術定義和深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邊際購買是一個經濟學概念,通常指在市場中對價格變動最敏感、處于交易決策臨界點的購買行為或購買者群體。以下是綜合不同領域應用的解釋:
1.基本定義
在交易場景中,邊際購買者指通過信用或杠杆進行交易的投資者或消費者。例如購買股票或商品時未支付全款,而是在價格波動中通過後續付款獲取所有權,或通過低買高賣進行投機()。這類行為往往直接影響市場價格波動。
2.經濟影響
- 價格決定作用:當某一主體(如國家、機構)作為邊際購買者時,其交易行為會成為市場價格的關鍵影響因素。例如,中國曾在20世紀初作為全球白銀的邊際購買者,失去這一地位後,白銀價格完全由國際市場決定()。
- 市場敏感度:邊際購買者的進入或退出可能引發價格劇烈波動,例如1934年國際銀價非理性暴漲與中國國内銀價聯動的案例()。
3.應用場景差異
- 金融領域:多指利用杠杆的投機性交易,如股票市場的保證金交易。
- 宏觀經濟學:可能涉及國家或地區對大宗商品的邊際需求變化,例如保險業快速擴張時,新進入市場的保險公司成為保費增長的邊際購買者()。
提示
該概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更深入的學術分析,可參考知網等平台的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