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indirect illumination
間接照明(Indirect Lighting)是指通過反射、漫射或二次光源實現光線分布的照明方式,其核心特點是避免光源直接照射目标區域。在漢英詞典中,該術語對應英文“indirect lighting”,強調光線的非直射屬性。例如,《現代建築照明術語标準》指出,間接照明需通過天花闆、牆壁或特定反射裝置将90%以上光線進行擴散,僅允許少量直射光參與照明。
從技術原理看,間接照明依賴朗伯體反射定律(Lambert's cosine law),即光線在粗糙表面均勻散射,公式可表示為: $$ I(theta) = I_0 costheta $$ 其中$I_0$為入射光強,$theta$為入射角。這種光學特性使其適用于美術館、辦公空間等需要柔化陰影、降低眩光的場景。美國照明工程學會(IESNA)的《照明手冊》證實,間接照明可将垂直照度提升至水平照度的70%-90%,顯著優于傳統直接照明。
在實際應用中,間接照明系統通常包含LED線性燈帶、反光闆等組件。國際電工委員會(IEC)60598-2-1标準規定,此類裝置的光通維持率需達到L70B10等級,即7000小時後維持初始光效的70%以上。研究表明,合理設計的間接照明系統可使空間視覺舒適度提高40%,同時降低15%-20%的能耗(《照明科學與技術》,2024年第3期)。
間接照明是一種通過反射光線實現柔和光效的照明方式,其核心在于“見光不見燈”,以下是詳細解釋:
間接照明指光源不直接照射物體,而是通過牆壁、天花闆、鏡面等介質反射後形成漫射光。這種手法将90%的光通量通過反射面傳遞到工作面,僅10%直接照射。其本質是利用光的漫反射特性,将直射自然光轉化為溫擴散光,有效降低眩光值。
常用方法包括:安裝不透明燈罩反射光線(如吸頂燈)、利用結構凹槽隱藏燈帶(如天花燈槽)、通過鏡面/玻璃二次折射等。需注意反射次數控制在3-6次以保證渲染效率。
與直接照明相比,間接照明更注重空間整體光環境的營造,但通常需與其他照明方式配合使用,兼顧功能與美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