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erated goods
pass oneself off as; personate; sail under false colors
【法】 *****erate
goods; money
【機】 stitching
"假冒貨"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英文術語為"counterfeit goods"(/ˈkaʊntərfɪt ɡʊdz/),指未經授權仿造正品商标、包裝或專利技術的商品。這類産品具有三個核心特征:欺騙性模仿(如使用近似LV monogram花紋)、質量缺陷(中國消費者協會2024年報告顯示72%的假冒電子産品存在安全隱患)以及知識産權侵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标法》第57條,擅自使用他人注冊商标即構成違法)。
從國際貿易視角,世界海關組織将假冒貨細分為兩類:完全仿制品(complete replica)和混合仿制品(hybrid counterfeit),後者常見于美妝領域,正品空瓶回收後灌裝劣質原料的現象尤為突出(來源:世界海關組織《2024全球打假藍皮書》)。消費者可通過三重驗證法識别:官方防僞二維碼掃描、專櫃材質比對、品牌官網序列號查詢(參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識真"平台)。
相關術語包括"knockoff"(低仿品)、"grey market goods"(水貨)和"IP infringement products"(知識産權侵權商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測算,2024年全球假冒貿易規模已達5490億美元,相當于墨西哥全年GDP總量(來源:USITC《全球經濟中的假冒貨》年度報告)。
假冒貨(或稱假冒商品)是指通過模仿、僞造他人知識産權或商品特征,以誤導消費者、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産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仿冒性
假冒貨通常未經授權,直接複制正版商品的外觀特征(如商标、包裝、裝潢等),或冒用他人廠名、廠址、質量認證标志。例如,指出,這類商品會“逼真模仿其他同類産品外部特征”,使消費者誤認為正品。
欺騙性
通過僞造或冒用标識(如名牌商标、認證标志)掩蓋商品真實來源,導緻消費者對産品來源、質量産生錯誤認知。
法律違法性
假冒貨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質量法》《刑法》等法律,可能涉及商标侵權、虛假标識等行為。
類别 | 假冒貨 | 僞劣商品 |
---|---|---|
核心問題 | 身份虛假(冒充他人品牌) | 質量低劣(不符合标準) |
法律依據 | 商标法、知識産權法 | 産品質量法、标準化法 |
示例 | 仿制蘋果手機外觀的山寨機 | 未達标的安全頭盔 |
根據《刑法》第140條和214條,生産銷售假冒貨可能面臨刑事責任,如銷售額達5萬元以上可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消費者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索賠。
建議:購買商品時注意核對防僞标識、商家資質;若發現假冒貨,保留證據并向市場監管部門或平台投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