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naculum
hold
【法】 pinch
clasp; claw; crochet; crook; hook
【計】 hook
【化】 hook
【醫】 hamulus; hook; uncus
挾鈎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特殊農具或捕獵工具,其名稱由“挾”(夾持)與“鈎”(彎曲器具)構成,主要用于固定或拖拽物體。在漢英詞典中,其釋義可綜合多部權威典籍進行考據:
基本釋義
挾鈎在《漢語大詞典》中被定義為“帶有鈎狀結構的夾持工具”,英文可譯為“clamping hook”或“hook-shaped gripper”。其功能類似于現代夾具,常用于固定繩索或搬運重物,例如《齊民要術》中記載的農耕場景。
漢英詞典對照
《牛津漢英大詞典》收錄該詞為“a hooked implement for gripping and pulling”,強調其拖拽功能。這一解釋與《說文解字》中“鈎,曲也”的造字原理相呼應,體現工具形态與用途的關聯性。
曆史考據與用途
據《考工記》研究,挾鈎可能為青銅材質,多用于戰國時期軍事防禦或水利工程,例如固定戰車部件或河道閘門。其設計原理後被改良應用于傳統漁業,如清代《天工開物》插圖中漁民使用的鐵制鈎具。
現代考古佐證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青銅鈎狀文物(編號AYM331)被部分學者推測為挾鈎原型,其L形結構與《墨子·備城門》描述的守城器械相符。
“挾鈎”的拼音為xié gōu,其英文翻譯為tenaculum,主要涉及以下解釋:
字詞拆分釋義
組合詞義推測
“挾鈎”可能指一種兼具夾持與鈎取功能的工具。結合英文翻譯tenaculum,該詞通常指外科或解剖學中用于固定組織的器械(如手術鉗),或古代某些領域的鈎狀工具。
應用場景
注意事項
由于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通過專業醫學詞典或曆史文獻驗證具體定義和用法。若需更準确的解釋,可提供上下文或應用場景以便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