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osit clause
suppose; assume; postulate; presume; presumption; postulation
【經】 assumption; postulate; postulation
clause
【計】 clause; IN clause IN
在漢英法律文本翻譯中,"假定子句"(通常對應英文中的"proviso clause"或"conditional clause")指合同中設定特定條件,規定隻有當該條件滿足時,主條款的權利義務才生效、變更或終止的句子或分句。其核心功能是引入前提,限制主條款的適用範圍。
條件依賴性:假定子句通過連詞(如"provided that"、"if"、"unless")明确主條款的效力依賴于子句所述條件的成就。例如:"賣方應交付貨物,但以買方預付定金為條件"(The Seller shall deliver the goods,provided that the Buyer has paid the deposit)。
來源:《元照英美法詞典》對"proviso"的解釋。
法律效力限制:區别于單純描述性語句,假定子句直接創設法律後果。如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第14條:"銀行可拒收單據,若其包含沖突信息"(Banks may refuse documentsif they contain conflicting data)。
來源:國際商會官方文件UCP600文本分析。
中文引導詞 | 英文對應詞 | 用法示例 |
---|---|---|
但以...為條件 | provided that | 雙方可終止合同,但以書面通知為條件(Either party may terminate the contractprovided that written notice is given) |
若/如果 | if | 若不可抗力持續30天,守約方有權解約(If force majeure persists for 30 days, the aggrieved party may terminate) |
除非 | unless | 租金應于每月1日支付,除非雙方另有約定(Rent shall be paid on the 1st of each monthunless otherwise agreed) |
來源:《法律英語:中英雙語法律文書制作》。
條款類型 | 假定子句 | 保證條款(Warranty) | 免責條款(Exclusion Clause) |
---|---|---|---|
功能 | 設定主條款生效前提 | 承諾事實真實性 | 限制或免除責任 |
違約後果 | 主條款不生效 | 可索賠 | 特定責任被排除 |
典型表述 | "若...則..."(If...) | "雙方保證..."(Party warrants...) | "不承擔...責任"(shall not be liable for...) |
實例解析: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CISG)第71條規定:"一方當事人可中止履行義務,若其有合理理由認為對方将根本違約"(A party may suspend performanceif it becomes apparent that the other party will commit a fundamental breach)。此處假定子句明确中止履約權的觸發條件。
來源: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官方文本。
3.1 付款義務:買方應在收貨後30日内支付貨款。
3.2 付款條件:但以賣方提供有效發票為前提。
假定子句是構建法律條款條件關系的核心工具,其精确表述直接影響權利義務的确定性。在漢英轉換中需同步關注語法規則差異與功能等效性。
由于未搜索到與“假定子句”直接以下解釋基于語言學和常見法律術語的邏輯推斷:
語言學角度
“假定子句”可能指在複合句中表達假設條件的分句,例如英語中的條件狀語從句(如"If..."引導的句子),或漢語中表示假設的複句結構(如“如果……就……”)。這類子句通過設定虛拟或未發生的前提,引出主句的推論結果。
法律/合同領域
在法律文書中,“假定子句”可能指設定前提條件的條款,例如:
由于缺乏具體語境,以上為通用性解釋框架。如需深入分析,請補充例句或使用場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