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activation time
【化】 activation
【醫】 activate; activation
hour; time; when; while
【化】 time
【醫】 tempo-; time
【經】 time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活化時間"對應的英文術語為"activation time"或"activation period",指物質從非活性狀态轉為活性狀态所需的時間阈值。該術語在不同學科中有具體内涵:
化學領域
指催化劑達到最大催化效能所需的時間過程。根據《牛津化學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Chemistry),催化劑活化時間涉及表面活性位點形成與穩定化階段,例如鉑催化劑在氫化反應中需30-60分鐘活化期。
材料科學領域
《材料科學手冊》(ASM Handbook)定義其為聚合物交聯反應中,從引發劑添加至交聯網絡形成的時間間隔。例如矽橡膠硫化過程,活化時間直接影響材料最終硬度與彈性模量。
生物化學應用
《酶學方法》(Methods in Enzymology)記載,酶激活過程涉及構象調整與輔因子結合,如胰蛋白酶原轉化為胰蛋白酶需15-20分鐘活化時間,該過程受PH值及溫度梯度調控。
國際标準ISO 11357-3:2018規定,熱塑性材料測試時需記錄"标準活化時間",即材料達到設定溫度後維持恒溫狀态的時間參數,該數據直接影響熔融指數測定精度。
活化時間是指材料或物質在特定處理過程中,為達到預期化學活性或物理性能而進行活化處理的持續時間。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活化時間屬于材料處理工藝參數,指物質通過化學試劑、能量輸入(如超聲、電振蕩)等方式,從低活性狀态轉變為高活性狀态所需的時間。例如在金屬表面處理中,活化時間直接影響鍍層質量。
作用機制
關鍵影響因素
典型應用領域
該參數需根據材料性質和處理目标通過實驗優化,不同場景下活化時間差異可達數分鐘至數小時。具體應用案例可參考知網空間等學術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