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混凝土灼傷英文解釋翻譯、混凝土灼傷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ement burn

分詞翻譯:

混凝土的英語翻譯:

concrete
【化】 concrete
【醫】 concrete

灼傷的英語翻譯:

【醫】 ambustion; burn; cauma; causis

專業解析

混凝土灼傷(Concrete Burn)是指皮膚接觸濕混凝土(尤其是新拌水泥漿)後,因水泥中的堿性物質引發的化學性皮膚損傷,屬于職業性接觸性皮炎的一種。其病理機制和臨床特征如下:


一、定義與病理機制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鈣、鋁酸鈣等,遇水水化後産生強堿性溶液(pH值可達12-14),直接破壞皮膚角質層的脂質屏障,導緻蛋白質溶解和細胞壞死。長期接觸或未及時清理會引發深層組織損傷,嚴重時導緻全層皮膚壞死。


二、臨床表現

  1. 潛伏期:症狀通常在接觸後2-12小時顯現,易被忽視。
  2. 早期症狀:皮膚發紅、灼痛、瘙癢,類似輕度燙傷。
  3. 進展期:出現水疱、潰瘍,創面呈深褐色(因堿性物質與皮膚蛋白結合)。
  4. 慢性損傷:反複暴露可緻皮膚增厚、皲裂,甚至繼發感染。

三、治療原則

  1. 緊急處理: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中和堿性(可用稀釋醋酸或檸檬酸溶液)。
  2. 醫療幹預:深度灼傷需清創,外用磺胺嘧啶銀等抗菌藥膏,嚴重者需植皮。
  3. 禁忌:避免使用中和劑(如強酸)直接處理創面,以免放熱反應加重損傷。

四、預防措施(OSHA标準)


權威參考文獻

  1. 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

    Hazard Alert: Preventing Skin Problems from Working with Wet Cement

    https://www.osha.gov/wet-concrete

  2. 英國健康與安全執行局(HSE):

    Cement and Concrete: Health Risks

    https://www.hse.gov.uk/construction/healthrisks/cement.htm

  3. 美國皮膚病學會(AAD):

    Chemical Burns: First Aid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https://www.aad.org/public/everyday-care/injured-skin/burns/chemical-burns


五、術語對照

網絡擴展解釋

“混凝土灼傷”這一表述可能存在理解偏差,因為常規灼傷分類中并無此術語。但結合混凝土成分及灼傷定義,可推測其可能指接觸混凝土中的化學物質(如水泥)導緻的皮膚或組織損傷。以下是綜合分析:

  1. 灼傷的基本定義
    灼傷是由高溫或化學物質引起的組織損傷,根據損傷深度分為不同等級(如一度、二度、三度)。化學灼傷常見于強酸、強堿等物質接觸皮膚後的反應。

  2. 混凝土灼傷的潛在原因
    混凝土中的水泥含有堿性成分(如氫氧化鈣),未固化時若長時間接觸皮膚,可能引發化學灼傷。這種損傷屬于化學性灼傷範疇,表現為皮膚紅腫、潰爛或深層組織壞死。

  3. 與其他灼傷的區别

    • 高溫灼傷:由火焰、高溫固體直接接觸導緻(如、3所述)。
    • 化學灼傷:由腐蝕性物質滲透引起,損傷可能更深(如、4所述)。
      混凝土灼傷更接近後者,因堿性物質持續作用可能加重損傷。
  4. 防護與處理建議
    若需接觸混凝土,建議穿戴防護手套和衣物,避免皮膚直接暴露。若發生灼傷,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并就醫處理,防止堿性物質進一步滲透。

“混凝土灼傷”并非标準醫學術語,但可理解為接觸混凝土中化學物質引發的化學性灼傷,需根據灼傷程度采取相應措施。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