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化學醫學派英文解釋翻譯、化學醫學派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hemiatry; spagirism

分詞翻譯:

化學的英語翻譯:

chemistry
【化】 chemistry
【醫】 chemistry; chemo-; spagyric medicine

醫學的英語翻譯:

medicine; physic
【醫】 iatro-; iatrology; medicine; physiatry

派的英語翻譯:

appoint; clique; dispatch; faction; group; pie; school; send; style
【經】 appointment

專業解析

化學醫學派(Iatrochemistry),又稱醫化學派,是17世紀歐洲醫學的重要流派之一。該學派試圖用化學原理解釋生命過程和疾病現象,強調化學物質在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是傳統體液學說向現代生物化學過渡的關鍵階段。

一、學派定義與核心理論

  1. 術語解析

    • 漢語:化學醫學派(Huàxué Yīxué Pài),其中“化學”指物質變化規律,“醫學派”表明其醫學理論屬性。
    • 英語:Iatrochemistry(源自希臘語 iatros “醫生” + chemistry),直譯為“醫療化學”。
    • 核心主張:人體生命活動本質是發酵、蒸餾等化學過程,疾病源于體内酸堿失衡或特定化學物質紊亂,主張用礦物藥劑(如汞、銻)替代傳統草藥治療。
  2. 理論奠基

    學派繼承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思想,認為:

    • 人體是“化學實驗室”,消化即發酵,血液循環類似蒸餾。
    • “三要素說”(硫、汞、鹽)替代蓋倫的“四體液說”,如比利時醫生範·海爾蒙特(Jan Baptista van Helmont)提出“氣體”(gas)概念解釋生理反應。
    • 德國化學家西爾維烏斯(Franciscus Sylvius)進一步将疾病歸因于酸堿失衡,開創酸堿中和療法。

二、曆史貢獻與影響

  1. 科學方法革新

    推動定量實驗在醫學中的應用,範·海爾蒙特通過柳樹實驗(僅澆水培育樹木)質疑植物營養源自土壤的傳統觀點,奠定實驗生物學基礎。

  2. 藥學發展

    引入化學制劑(如銻制劑治療發熱),促進藥理學分化。英國醫生托馬斯·威利斯(Thomas Willis)通過解剖研究腦神經,發現“威利斯環”并著《腦的解剖》,将化學理論應用于神經系統疾病。

  3. 跨文化傳播

    明末清初,耶稣會士将化學醫學著作傳入中國,《泰西人身說概》提及“元氣發酵”說,影響中醫“營衛氣血”理論。

三、權威文獻參考

漢英術語對照擴展

網絡擴展解釋

化學醫學派是17世紀歐洲醫學領域的重要學派之一,其核心觀點是通過化學原理解釋生命現象和疾病機制,與同時期的物理醫學派(主張用物理學解釋生命)及活力論派(強調“靈魂”支配生命)形成對立。

主要特征與貢獻:

  1. 理論核心
    該學派認為生命活動本質上是化學變化,例如消化、代謝等生理過程可通過酸堿反應、發酵等化學機制解釋。他們提出“疾病源于體内化學平衡失調”,并嘗試用化學藥物治療疾病(如使用金屬鹽類、礦物成分等)。

  2. 代表人物

    • 帕拉賽爾蘇斯(Paracelsus):主張用化學方法制備藥物,反對傳統草藥學,強調礦物和金屬的醫療價值。
    • 赫爾蒙特(J.B. van Helmont):通過實驗研究氣體(如二氧化碳)在生物體内的作用,提出“發酵”是生命活動的關鍵。
    • 西爾維武斯(F. Sylvius):系統化化學醫學理論,将酸堿平衡視為健康的核心。
  3. 曆史意義
    化學醫學派與物理醫學派共同挑戰了中世紀占主導的活力論,推動醫學從神秘主義轉向實證科學。盡管其部分理論(如“酸堿”概念)與現代化學差異較大,但為生物化學和藥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與現代術語的差異

需注意,該學派使用的“發酵”“酸堿”等術語并非現代科學定義,而是基于當時煉金術和早期化學的樸素理解。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