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置詞英文解釋翻譯、後置詞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postposition
【計】 postpostive
分詞翻譯:
後置的英語翻譯:
【計】 postpostion
詞的英語翻譯:
poetry writing; speech; vocable; word
【醫】 iogo-
專業解析
後置詞 (Hòuzhìcí / Postposition) 的漢英詞典釋義
在漢英詞典的語境下,“後置詞”指代漢語中一類特殊的虛詞。其核心特征和詳細含義如下:
-
定義與核心特征:
- 位置: 顧名思義,後置詞總是位于它所關聯的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之後。這是它與英語等語言中位于名詞之前的“介詞”最根本的區别。
- 功能: 後置詞的主要功能是标記其前面的名詞性成分(稱為“賓語”)在句子中與其他成分(主要是動詞謂語)之間的語法關系和語義角色。它相當于英語中介詞的功能,但位置相反。
- 粘着性: 後置詞通常不能獨立存在,必須依附于前面的名詞性成分。
-
在漢語中的體現與實例:
- 傳統漢語語法體系通常将這類詞歸類為“方位詞”的一部分或“助詞”的一個小類(如結構助詞、時态助詞之外的表示關系的助詞),較少直接使用“後置詞”這一術語。然而,從類型學角度看,漢語中确實存在具有後置詞功能的詞。
- 典型例子:
- 方位後置詞: 表示空間位置關系。
在桌子
上
(zài zhuōzishàng - on the table) - “上”标記“桌子”是“在”這個動作的位置。
書
裡
(shūlǐ - in the book) - “裡”标記“書”是包含的處所。
房子
前面
(fángziqiánmiàn - in front of the house) - “前面”标記相對于“房子”的位置。
- 其他關系後置詞: 表示時間、對象、工具、伴隨等關系(這些功能有時也由其他詞類或結構承擔)。
三天
前
(sān tiānqián - three days ago) - “前”标記時間點(相對于現在)。
給朋友
的
信 (gěi péngyoude xìn - a letter to a friend) - “的”在這裡可以視為标記動作對象“朋友”的後置詞(雖然“的”功能多樣)。
用筷子
吃
(yòng kuàizichī - eat with chopsticks) - “用”本身是動詞/介詞,但“筷子”與動詞“吃”的關系由“用...吃”結構共同體現,若将“用...吃”視為一個整體,則“用”具有前置性,但漢語缺乏典型的工具格後置詞。
-
類型學意義:
- 從世界語言類型的角度看,漢語被歸類為“前置詞-後置詞混合型”語言或更傾向于“孤立語”。它不像日語、韓語那樣是典型的“後置詞語言”,但确實存在具有後置詞功能的詞項(主要是方位詞和一些助詞)。
- 理解“後置詞”有助于将漢語的語法結構與其他語言(如使用前置詞的英語、使用後置詞的日語)進行對比,凸顯漢語語序的特點(SVO語序,但方位短語等是“名詞+後置詞”構成)。
在漢英詞典中,“後置詞”指漢語中位于名詞性成分之後、用以标記該成分的語法關系(如方位、時間等)的虛詞。其典型代表是方位詞(如“上”、“裡”、“前”)。雖然漢語語法傳統分類可能不使用此術語,但從語言比較和功能描述的角度看,它是一個有效的概念,用于描述漢語中與英語介詞功能相似但位置相反的語言現象。
權威參考來源:
- 呂叔湘 (Lǚ Shūxiāng) - 《現代漢語八百詞》(A Dictionary of Usage for 800 Modern Chinese Words): 這部經典著作詳細描述了漢語虛詞的用法,其中對各類助詞(包括具有後置詞功能的方位詞和結構助詞)有深入分析。雖然它可能不直接使用“後置詞”标籤,但其對相關詞語語法功能的闡述是權威依據。
- Li, Charles N., & Thompson, Sandra A. - 《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這部有影響力的英語語法著作從功能類型學角度分析漢語,明确讨論并使用了“postposition”(後置詞)這一術語來描述漢語中位于名詞後的方位詞等功能詞。
- 趙元任 (Yuen Ren Chao) -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這部開創性的漢語語法著作(英文版)雖然主要使用“localizer”(方位詞)等術語,但對名詞後方位成分的功能描述為理解後置詞概念奠定了基礎。
- 《現代漢語詞典》(Xiàndài Hànyǔ Cídiǎn -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 作為權威的語文詞典,它對“方位詞”等詞類有定義和例釋,這些詞是漢語後置詞的主要成員。
- 語言學及類型學著作: 許多現代語言學和語言類型學的研究文獻在讨論漢語的格标記和附置詞系統時,會明确使用“後置詞”來分析漢語的相關結構。
網絡擴展解釋
後置詞(Postposition)是語言學中與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結合的一類虛詞,其功能類似于英語等語言中的介詞(Preposition),但位置相反——後置詞位于所修飾的名詞或短語之後,而非之前。這一語法現象常見于日語、土耳其語、芬蘭語、韓語等黏着語或屈折語中。
核心特征與功能
-
位置特性
後置詞始終位于所支配的名詞或短語的後方。例如:
- 日語「本に」(書中,表方向)
- 土耳其語「eviçin」(為了房子,表目的)
-
語法作用
後置詞通過标記名詞的語法角色(如方位、時間、工具等),構建短語與其他句子成分的關系。例如:
- 芬蘭語「pöydällä」(在桌子上,表位置)
- 韓語「학교에서」(在學校,表地點)
-
與前置詞的區别
後置詞與前置詞功能相似,但語序相反。例如英語前置詞短語「in the box」對應日語後置詞結構「箱の中」。
類型與示例
- 方位後置詞:标記空間位置(如日語的「で」表場所)。
- 時間後置詞:表示時間範圍(如土耳其語的「kadar」表“直到”)。
- 工具後置詞:說明動作方式(如芬蘭語的「kanssa」表“用”)。
語言對比
- 日語:後置詞(助詞)是語法核心,如「が」表主語、「を」表賓語。
- 土耳其語:後置詞與格變化結合,如「kitapla」(用書)。
- 漢語:通常使用前置詞,但方位詞(如“上”“裡”)可能具有後置傾向,但語法地位存在争議。
理論争議
部分語言學家認為,漢語的“方位詞”是否屬于後置詞尚無定論,因其常與名詞直接組合(如“桌子上”),但更多被視為名詞性成分而非獨立虛詞。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