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二氫-1,3-萘二酮英文解釋翻譯、苯并二氫-1,3-萘二酮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peri-naphthindandione
分詞翻譯:
苯并的英語翻譯:
【化】 naphtho-
【醫】 benz-; benzo-
二的英語翻譯:
twin; two
【計】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醫】 bi-; bis-; di-; duo-
氫的英語翻譯:
hydrogen
【醫】 H; hydr-; hydro-; hydrogen; light hydrogen
萘二酮的英語翻譯:
【化】 naphthalenedione
專業解析
苯并二氫-1,3-萘二酮的漢英詞典釋義與化學解析
一、術語構成與基本定義
中文全稱:苯并二氫-1,3-萘二酮
英文對應:1,3-Dihydrobenzo[de]isochromene-5,8-dione 或 1H-Benzo[de]isochromene-5,8(3H)-dione
該化合物屬于稠環芳香酮衍生物,其結構特征為:
- 苯并(Benzo-):指苯環與萘環稠合(融合),形成擴展共轭體系 。
- 二氫(Dihydro-):表明分子中兩個氫原子飽和了部分雙鍵(通常指萘環的1,2-位被還原)。
- 1,3-萘二酮(Naphthalene-1,3-dione):核心為萘環,且在1號和3號碳位帶有酮基(C=O)。
二、結構特征與化學性質
- 分子式:C₁₄H₈O₂(以未取代母核計)。
- 結構标識:
- 萘環的1,3-位被酮基取代,形成1,3-二酮結構;
- 苯環稠合于萘環的[de]位(即萘環的5,8-邊),構成苯并[de]異色烯骨架 。
- 化學性質:
- 親電性:酮基使其易受親核試劑攻擊;
- 氧化還原活性:二氫結構可能參與氧化還原反應;
- 光敏性:稠環共轭體系可能具熒光或光催化特性 。
三、命名規則解析
根據IUPAC命名法:
- “1,3-萘二酮” 明确酮基位置(萘環1,3-位);
- “苯并” 描述苯環與萘環的稠合方式(如苯并[de]萘);
- “二氫” 指萘環的1,2-位或2,3-位被部分飽和(需結合結構圖确認)。
四、應用與相關研究
該結構片段存在于多種天然産物及功能材料中:
- 生物活性分子:作為醌類化合物的衍生物,可能參與電子傳遞(如模拟輔酶Q);
- 有機光電材料:稠環共轭體系適用于有機半導體或熒光探針設計 。
權威參考來源:
- IUPAC《有機化合物命名指南》(Nomenclature of Organic Chemistry),ACS出版物。
- 《化工詞典》(化學工業出版社),稠環化合物命名規範。
-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醌類化合物反應機理研究。
- Advanced Materials,稠環芳酮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綜述。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苯并二氫-1,3-萘二酮”的解釋如下:
基礎信息
該化合物的英文名為peri-naphthindandione(),屬于有機化合物中的二酮類結構,由萘環骨架衍生而來。其名稱中“二氫”表明萘環中存在兩個雙鍵被還原為單鍵,而“1,3-萘二酮”指萘環的1號和3號位各有一個酮基(-C=O)取代。
結構特征
- 母核:萘環(兩個苯環稠合)的兩個相鄰雙鍵被氫化(即“二氫”),形成部分飽結構。
- 取代基:在萘環的1位和3位分别連接酮基(=O),形成二酮官能團。
- 異構體可能:由于萘環取代位置的多樣性,可能存在其他同分異構體,具體需通過核磁共振(NMR)或X射線衍射确認。
相關化合物
- Indandione(茚二酮):結構與苯并二氫萘二酮類似,但母核為茚(苯并五元環),在1,3位有酮基()。
- Nelbon:可能為該化合物的商品名或别名,但公開信息較少。
應用與注意事項
此類化合物常見于藥物合成或有機合成中間體。由于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建議通過CAS數據庫或專業化學手冊(如《默克索引》)進一步驗證其物化性質及具體用途。
如需完整結構式或合成路徑,可結合SciFinder等工具深入檢索。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