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ostnasal drip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nose; bazoo; conk; neb
【醫】 naso-; nasus; nose; rhin-; rhino-
【醫】 drip; instil
後鼻滴注(Postnasal Drip)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症狀,指鼻腔或鼻窦的分泌物(黏液)向後流入咽喉部,而非正常向前從鼻孔排出。其核心含義及對應英文如下:
中文定義與病理機制
指鼻腔、鼻窦的炎症、過敏或其他病變導緻分泌物增多或黏稠度改變,這些分泌物沿着鼻咽、口咽後壁向下流動,刺激咽喉黏膜,引發異物感、頻繁清嗓、咳嗽、咽癢或聲音嘶啞等症狀。它是多種鼻部疾病的繼發表現,而非獨立疾病。來源:《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相關臨床指南綜述。
英文對應術語
标準英文翻譯為“Postnasal Drip” (PND)。該術語在醫學文獻中被廣泛使用,直接描述分泌物“向後滴落”的特征。部分語境下也稱作“Postnasal Drip Syndrome”(後鼻滴注綜合征),強調其引發的綜合症狀群。來源:梅奧診所(Mayo Clinic)疾病釋義條目、默克診療手冊(Merck Manual)專業版。
臨床特征與診斷關聯
後鼻滴注是慢性咳嗽、咽部不適的常見原因之一。其診斷需結合病史(如鼻塞、流涕、清嗓習慣)、咽喉檢查(咽後壁可見黏液附着或呈鵝卵石樣外觀)及可能的鼻内鏡檢查。治療需針對原發病(如過敏性鼻炎、鼻窦炎、非變應性鼻炎)進行。來源:《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臨床路徑共識、UpToDate臨床決策系統相關專題。
根據您提供的術語“後鼻滴注”,目前醫學領域并無直接對應的标準定義。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兩種可能性:
術語混淆或筆誤
更常見的醫學術語為“鼻後滴漏綜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指鼻腔分泌物經後鼻孔流入咽喉部,引發咽癢、咳嗽、異物感等症狀。常見于鼻炎、鼻窦炎或過敏患者。
特殊醫療操作描述
若指某種操作,可能涉及鼻腔沖洗或藥物滴注方法,例如:患者仰卧頭後仰,使藥液從鼻腔後部流入咽喉(需專業指導下進行)。但此操作風險較高,非标準治療手段。
建議:
請以專業醫生診斷為準,避免自行用藥或操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