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芽大戟英文解釋翻譯、紅芽大戟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Knoxia corymbosa
分詞翻譯:
紅的英語翻譯:
red; bonus; ruddily; symbol of success
【醫】 ereuth-; erythro-; red; Rhodnius prolixus; rubor; rubrum
芽的英語翻譯:
bud; burgeon; gemma; shoot; sprout
【醫】 blasto-; bud; gemma
大戟的英語翻譯:
【醫】 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專業解析
紅芽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ex Pit.)是茜草科(Rubiaceae)紅芽大戟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在中醫藥學中,其幹燥塊根是重要的藥用部位,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的功效。
一、植物學特征
- 形态:植株高30-100厘米,塊根紡錘形,表面紅褐色至暗棕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幼芽常呈紅色(故名"紅芽")。葉片對生,長橢圓形,全緣。花小,淡紫色或白色,聚傘花序頂生。
- 分布:常見于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的山坡草叢或疏林下。
二、藥用價值
- 性味歸經:苦、寒,有毒;歸肺、脾、腎經。
- 功效:
- 瀉水逐飲:用于水腫脹滿、胸腹積水(如《聖濟總錄》大戟散)。
- 解毒散結:外治癰腫瘡毒,内服緩解瘰疬痰核。
- 禁忌:孕婦禁用,體虛者慎用,需醋制減毒後入藥。
三、英文名稱與标準
- 英文名:Red Knoxia Root 或 Knoxia Root(《中國藥典》标準名稱)。
- 拉丁學名: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ex Pit.(國際植物命名數據庫确認)。
四、權威參考文獻
-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明确收載紅芽大戟的基原、性狀及檢測标準。
-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詳述其藥理作用及古今臨床應用。
-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平台(GBIF)提供其地理分布數據及标本記錄。
引用來源:
- 《中國植物志》線上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World Flora Online (www.worldfloraonline.org)
-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nglish Edition)
網絡擴展解釋
紅芽大戟是中藥材名稱,其含義可從植物學特征、功效及與其他藥材的區分三方面綜合解釋:
一、植物學特征
紅芽大戟屬于茜草科紅芽大戟屬植物(),為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塊根紡錘形,表面紅褐色或棕褐色。葉片橢圓形或披針形,夏季開淡黃色小花,秋季結扁球形果實。主要分布于中國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低海拔地區,東南亞及澳大利亞也有分布。
二、功效與作用
- 傳統功效:
性寒、味苦,歸肺、脾、腎經,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作用。主治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咳喘、癰腫瘡毒等症。輕症可單用,重症常配伍芫花、甘遂等藥材。
- 現代藥理:
含蒽醌類成分,具有抗腫瘤、抗炎、抗菌等活性。
三、與京大戟的區分
- 來源差異:
- 紅芽大戟原指大戟科京大戟(芽呈紫紅色),宋代後混入茜草科紅大戟(根如彎曲獸牙),現多指後者。
- 藥效側重:
- 京大戟(大戟科)瀉下逐水力強,紅大戟(茜草科)消腫散結更勝。
四、使用注意
- 禁忌:孕婦及體虛者禁用,内服需醋制減毒,且不可與甘草同用。
- 用量:煎服1.5-3克,入丸散每次1克。
紅芽大戟是兼具毒性及藥用價值的特殊藥材,需嚴格遵醫囑使用。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