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post-entry
after; back; behind; offspring; queen
【醫】 meta-; post-; retro-
fill; mend; patch
【計】 complementation
【醫】 tonic
【經】 revamp
【經】 process of import
book; letter; script; write
後補進口手續書(英文:Post-importation Procedure Certificate 或Supplementary Customs Declaration)是國際貿易與海關監管中的專業術語,指進口貨物在已完成通關放行後,因特定原因需補充辦理相關海關手續時,由進口方向海關提交的正式申請文件。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性質與目的
該文件具有補救性與合規性雙重屬性。當進口貨物因單證不全、歸類争議、價格申報不實、原産地信息缺失或政策適用錯誤等原因,在首次申報時未能完全履行海關義務時,進口商需通過此手續書向海關申請補充提交材料、修正申報内容或補繳稅款,以最終完成合法進口的全部程式。
法律效力
後補手續的辦理需經海關審核批準。海關接受申請後,可能要求企業提供合同、發票、付款憑證、檢測報告等佐證材料,并可能重新核定商品歸類、完稅價格或原産地标準。手續完成并獲海關認可後,進口貨物的通關狀态方被視為完全合規。
典型適用場景
時效性與責任
後補手續通常有嚴格時限要求(如中國海關規定貨物放行後3年内可補稅,但違規行為追溯期更長)。逾期未辦理或拒不辦理可能面臨海關行政處罰(罰款、滞納金)甚至刑事責任。主動申請補辦可視為配合海關監管,可能減輕處罰。
權威參考來源:
關聯術語:
“後補進口手續書”是海關業務中的專業術語,主要用于補辦進口貨物的相關證明文件。以下是詳細解釋:
“後補進口手續書”指在貨物實際完成進口後,因原證明文件丢失或其他原因,向海關申請補發的證明文書。其核心作用是證明貨物的合法進口身份,常見于車輛等特定商品的進口流程中。
補辦流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海關通過核查貨物實際進口記錄确認合法性後,方可補發證明。
如需了解具體補辦流程,可參考海關官方文件或咨詢當地海關部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