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croscopical
"宏觀的"在漢英詞典中是一個多維度概念,主要涵蓋以下三層核心含義:
1. 整體性視角(前綴詞源) 作為前綴"macro-"的對應詞,表示"大規模、整體性"的觀察維度,常見于經濟學與自然科學領域。牛津英語詞典指出"macro-"源自希臘語makros(意為"大的"),用于構成複合詞描述系統層面的現象,例如:宏觀經濟(macroeconomic)、宏觀結構(macrostructure)。
2. 顯性觀測尺度(形容詞屬性) 在物理學語境中,該詞對應"macroscopic",特指肉眼可見的觀察尺度。劍橋詞典定義macroscopic為"無需借助儀器即可觀察的物質特性",與微觀(microscopic)形成對比,例如宏觀物質狀态(macroscopic states)。
3. 哲學方法論(名詞化應用) 作為獨立名詞使用時,"the macroscopic"可指代整體分析框架。韋氏詞典強調該用法包含"通過綜合要素關系理解整體"的方法論特征,典型應用如宏觀社會學(macrosociology)和宏觀曆史分析(macrohistorical analysis)。
柯林斯詞典特别指出,現代跨學科研究中該詞的語義已延伸至包含"多層次系統交互分析"的複合含義,例如在氣候科學中既包含全球溫度(宏觀數據),又關聯局部生态系統(微觀反饋)的整合研究範式。
“宏觀”是一個多領域通用的術語,其核心含義是從整體或大範圍角度觀察事物,與“微觀”相對。以下是具體解釋及延伸:
物理與哲學層面
指不涉及分子、原子等微觀結構或機制,肉眼可見的物體或現象均屬于宏觀範疇,例如宏觀世界、宏觀理論。
示例:宇宙星體運行屬于宏觀現象,而原子運動屬于微觀研究。
廣義引申
泛指從全局、整體的視角分析問題,強調對大局的把握。
經濟學領域
管理學領域
關注企業外部環境和戰略規劃,如行業趨勢、政策法規等宏觀因素。
維度 | 宏觀 | 微觀 |
---|---|---|
觀察角度 | 整體、全局(如國家經濟) | 局部、細節(如個體企業) |
研究對象 | 大系統、總量指标 | 個體行為、分子/原子結構 |
學科舉例 | 宏觀經濟學、戰略管理 | 微觀經濟學、量子力學 |
總結來說,“宏觀”強調從整體把握事物,適用于科學、經濟、管理等多個領域,幫助理解複雜系統的運行規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