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alloy junction diode
alloy; metal
【化】 alloy
【醫】 alloy
【經】 alloy
receive; accept
【電】 connecting
face; surface; cover; directly; range; scale; side
【醫】 face; facies; facio-; prosopo-; surface
twin; two
【計】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醫】 bi-; bis-; di-; duo-
【醫】 corpora polare; polar bo***s; polar cells; polar globules; polocyte
合金接面二極體(Alloy Junction Diode) 是一種通過合金工藝制成的半導體二極管,其核心結構為PN結。以下是基于電子工程術語的詳細解釋:
漢英對照
制造工藝
典型流程包括:将金屬小球置于半導體晶圓上,高溫加熱使其熔融并擴散,冷卻後形成P區與N區的合金界面。此方法早期用于鍺二極管,因工藝簡單、成本低而被廣泛應用。
單向導電性
正向偏置時,空穴與電子跨越合金接面複合,形成電流;反向偏置時,耗盡層增寬阻斷電流。其電流-電壓關系符合肖克利二極管方程:
$$
I = I_S left( e^{frac{qV}{kT}} - 1 right)
$$
其中 ( I_S ) 為飽和電流,( q ) 為電子電荷,( k ) 為玻爾茲曼常數。
關鍵參數
早期電源適配器中用作低頻整流元件,如鍺合金二極管1N34A,但因漏電流較大,逐漸被矽器件取代。
利用正向壓降的負溫度系數(約−2 mV/℃),可設計簡易溫度檢測電路。
特性 | 合金接面二極管 | 擴散結二極管 |
---|---|---|
工藝複雜度 | 低(單步合金化) | 高(高溫氣相擴散) |
結深控制 | 較難精确 | 易控 |
高頻性能 | 較差(載流子存儲效應強) | 優異 |
數據來源:半導體器件制造技術綜述。
參考資料
“合金接面二極體”是電子工程領域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該詞對應英文為alloy junction diode(),指通過合金工藝在半導體材料(如鍺或矽)表面形成PN結的二極管。這類二極管屬于早期半導體器件制造技術之一,其核心結構是通過金屬合金與半導體熔合形成接面。
2. 工藝特點
制造過程中,通常将摻有特定雜質的金屬合金(如鋁、金等)加熱至熔點後與半導體基片接觸。冷卻後,合金材料與半導體結合形成PN結。這種方法工藝簡單,但接面厚度較難精确控制,多用于低頻整流場景。
3. 性能與應用
4. 術語差異說明
“二極體”是二極管在港台地區的中文譯名,與大陸術語“二極管”為同一概念。近年來隨着平面擴散工藝的普及,合金接面技術已逐漸被替代,但在特定工業領域仍有應用。
建議進一步參考《半導體器件物理》等專業書籍,或IEEE文獻以了解詳細技術參數。
【别人正在浏覽】